淄博礦業許廠煤礦:三四級市場“做簡求效”
本站訊 6月30日,筆者在許廠煤礦結算中心大廳看到,工作人員李海波輕點幾下鼠標就完成了機電隊10餘項材料的審批和流轉工作。
“現在材料審批全部實行網上操作,比以前人工填寫領料單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實現了當日領取的材料當日核算。”李海波介紹,區隊材料員在供應超市領料時,發放員隻需用掃描儀掃描所領取物料的條形碼,物料的相關信息就會自動傳輸到結算中心的數據庫中,從而完成物料的交易和統計。
許廠煤礦圍繞做簡三四級市場,重點完善了內部市場化信息化係統建設,把物資超市係統、計量係統與內部市場結算軟件數據對接,形成了一套具備定額維護、價格調整、信息查詢、材料管理等11項功能的內部市場化全麵結算信息係統。
張建剛是該礦綜采一隊的生產班班長,以前使用紙質結算單時,經常因計算錯誤或漏寫工作量,導致重複撰寫結算單,有時還會因公示不及時,職工工資信息出現錯誤,引發不必要的矛盾糾紛。
從今年3月份起,該礦開始使用電子結算單,每天隻需把當班的工作量、結算單價、成本支出等數據輸入到電子表格中,係統便會自動結算當班工資收入。“用上‘高科技’後,不僅結算工作量沒有增加,反而提高了結算效率和精確率。”張建剛說,把工資信息導入內部市場化綜合管理平台中,職工可隨時通過內部市場化信息查詢終端,查看當班工資收入,實現了日清日結、公開透明。
如果說做“簡”是提高效率,那麼求“效”就是創造效益。該礦活用內部市場化這隻“無形的手”,深挖內部人力資源潛力,激發了職工參與工作的熱情。
該礦機電隊職工人數占到全礦總人數的10%,但即便是這樣一支隊伍,以前也經常向礦上提出要人請求。自2013年該礦開始實行內部市場化運營機製後,他們不但不再喊著要人,還積極參與礦上的單項工程競標,與外包單位搶起了“生意”。
今年5月份,該礦機電隊成功中標地麵膏體充填破碎係統安裝任務,在保質保量完成施工任務的同時,節省外包費8萬餘元,施工人員每人獲得近2000元的酬金。嚐到“甜頭”的機電隊,6月份又競標主井絞車鋼絲繩更換任務,僅用34個小時便完成了更換,比計劃提前6個小時,在多增加5萬元收入的同時,為礦井節省外委費10萬餘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礦其他生產區隊也紛紛效仿機電隊的做法,呈現出了“人少收入高,處處求精幹”的局麵。該礦綜掘二隊推行內部市場化運營機製後,讓區隊沒有了“閑人”。今年5月份,該礦綜掘二隊的3名維修工主動提出承擔1330工作麵綜掘機的安裝工作,僅用2天就實現了設備聯合運轉,完成了以往5人3天的工作量。據統計,1至5月份,該礦綜掘二隊累計參與單項工程競標11項,多增加收入9.7萬元。
今年以來,該礦通過深挖內部人力資源潛力,進一步優化勞動力配置,實現了“自己的工程自己幹,肥水不流外人田”。截至目前,該礦入駐的外包施工人員同比縮減45%,減少外包工程費投入近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