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助推產業價值最大化——記攀煤花山礦“五小”活動如火如荼開展
自主創新助推產業價值最大化——記攀煤花山礦“五小”活動如火如荼開展
今年以來,攀煤花山礦緊緊圍繞“安全生產、技術革新”工作重點,以“提高質量、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為目標,幹部職工立足崗位,發揮聰明才智,創造出一項項小發明、小設計,在礦區生產建設、成本控製等方麵作出積極貢獻。
“如果我們不將這些基本報廢的運輸皮帶托輥進行修複,它們除了賣廢鐵,沒有什麼價值。”花山礦機電科加工車間正在修複托輥的一名職工如是說。近年來,該礦在原煤生產過程中,為降低噸煤生產成本,增加職工收入,鼓勵全礦職工加大修舊利廢力度,要求采煤隊將不能使用的運輸皮帶上的三節輥、立輥、壓輥和直托輥運到加工車間,以以舊換新的方式進行調換。據加工車間的負責人介紹,購買一根新的三節輥需要400多元、直托輥需要200多元,其它的托輥每根也需要100多元,全年能修複的托輥數量超過2000根,每根按200元計算,可創造價值40餘萬元。
煤礦井下用水水質差,雜質多,給安全生產帶來隱患,該礦根據礦井實際情況,升級改造了淨化水幕自動排渣。據了解,改造後的自動排渣淨化水幕濾水器全長400mm,上部焊接兩個法蘭盤,法蘭盤上端是淨化水幕噴頭端,水從銅網過濾後把水中的雜質過濾在銅網外,流出的水幹淨無雜質,隻需打開球閥開關就可自動排渣,不但解決了淨化水幕噴頭經常被堵的問題,而且減少了人工清洗維護費和材料費,延長了噴頭和淨化水幕濾水器的使用壽命,並且大大提高了霧化效果,減少了煤塵堆積和飛揚,為安全生產提供了保障。現該項目已在礦4238綜采麵回風巷、+900南大巷(6#層)、22233回風巷、4158運輸巷、4086采麵回風巷等處廣泛使用,收到較好效果。據統計,該項發明的廣泛使用,每年可為該礦節約材料費和人工費用近二十萬,為該礦節支降耗做出貢獻。
在生產過程中,該礦經常遇到皮帶機尾架拉壞的老大難問題。整體的機尾架材料尺寸小,而且是整體結構,如果要更換一個小的配件,隻有全部更換機尾架。該礦認為如果機尾架是組裝的,就可以想換哪兒的配件就換哪兒。經過反複研究,職工在廠房角落裏找來回收的工字鋼、鐵板、槽鋼等材料,經過鑽孔、焊接,幾天後,一個用螺杆聯結便於安裝、檢修、拆卸的牢固機尾架正式投入生產。改進的機尾架經過長期在井下實踐,克服了原機尾架不易更換、影響生產時間、容易撕裂皮帶等缺點,現在再也不用花高價去購買新的機尾架,更換機尾架的次數大幅度減少,也減少了維修人員和維修次數,為繁忙的原煤生產贏得了有利的時間。
由於沒有相應的配套切割設備,該礦在切割錨索時,隻有將錨索拉拽後在地上畫線來測量長度,中間用單體筐進行撐墊,而筐與筐之間距離過大,造成錨索有大小不一的弧垂,並且所需錨索越長弧垂越大,再加上職工的工作經驗和責任心等原因,致使錨索在切割過程中,造成切割規格不標準、長短不一致等現象。以切割7.3米錨索為例,最大誤差近50厘米,嚴重浪費了材料。而職工在操作時,下蹲和起身次數頻繁,相應增加了勞動強度。為徹底解決錨索切割不標準、材料浪費嚴重等問題,該礦職工結合礦井實際生產需要,根據錨索常用規格,研製了一架4.3—7.3米的錨索切割平台,平台可以根據不同的規格長度進行調整,並且與切割機成一直線和同一角度,來減少誤差,統一規格標準。目前,經過平台所切割的7.3米錨索,最大誤差不超過1厘米,有效節約了材料成本。同時也降低了職工下蹲和起身次數,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據了解,為了將“五小”活動落到實處,該礦大力宣傳,營造人人皆知、個個支持的濃厚氛圍,同時成立“五小”活動領導小組、技術指導組和項目評審組等,每年劃撥專項資金,激勵職工立足崗位發揮技術特長,並召開“五小”活動表彰會,對職工的發明創造進行表彰和獎勵;職工針對生產中遇到的難題,一人或多人對發明或革新的公關項目進行反複實驗,經技術鑒定後,才能投入生產中。經該礦“五小”活動評審小組統計,僅2013年由職工發明的25項產品就創價值760萬元。
攀煤花山礦:賴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