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團委暑期實踐團實踐感想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由國家14部委聯合開展的使大學生深入農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技,體驗基層民眾生活,調研基層社會現狀的活動。從1996年開始,它已經有長達18年的曆史,而今年我十分有幸地得到了參與其中的機會。今年暑假,從7月15日到7月25日,我和學校裏其他七位同學在指導老師馬成成的帶領下,來到了新農村建設示範鎮丹陽市界牌鎮進行有關新農村建設情況的調研活動。在這長達十天的活動裏,我從不同形式的調研過程、從接觸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使我獲益匪淺。
在參加此次社會實踐之前,我一直沒怎麼參加過社會活動,可以說對於社會實踐的一切都很陌生,所以這一次的經曆極大地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了解到了社會調研的基本流程、調研方法以及進行一次社會調研所應做到的資料準備、人員分工、調查問卷的設計和後期的材料撰寫。在這次的實踐中,我主要擔任團隊的新聞寫作、攝影工作,在這之前我在這方麵也沒有什麼經驗,所以感到壓力很大,害怕自己做的不好。但是等一切結束之後回頭再看,我發現隻要自己用心去做,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哪怕犯了錯誤,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成長的經曆。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合格的調研人員在調研開展之前一定得對自己調研的對象有一個深入地了解,不能說必須了如指掌,但是最起碼要做到麵麵俱到。在這次實踐中,我們曾經多次對界牌新村的居民以及政府領導進行走訪,每次走訪前,我們都必須召開一次會議一起商討走訪中提問的題目。我們都知道,有很多時候回答好一個問題並不難,而能夠提出一個好問題卻不是那麼簡單的。如果我們在事先對界牌鎮一無所知,那麼我們肯定一個問題都問不出來,隻有對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才能針對一些情況提出合理的、有價值的問題。
而在訪談中,冷場的情況是十分忌諱的,它不僅使參與訪談的雙方感到非常尷尬,而且還會影響訪談的質量。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就出現過一兩次差點冷場的情況,不過因為我們事先做了很多功課,不僅查找了大量關於界牌鎮的資料,為防出現尷尬情況還對每人提問的方向做了分工,所以反應比較快的同學很快就接上了話題。因此做事情之前,充足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我們的指導老師馬成成老師所說,做事情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做事的態度。在這次社會實踐中,不管我們最終得到的結果如何,最重要的都是我們參與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裏,我們注入了自己的心血,盡心盡力地為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這不僅是對個人能力的提高,還是對一個團隊的協調合作的能力的考驗。相信這次的實踐一定會讓我們每個人銘記在心,成為人生中寶貴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