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牌鎮農民新型社區管理模式的啟示(一)
界牌鎮屬於長江衝擊平原,沒有很長的曆史,位於江蘇丹陽市東北角,全鎮總麵積23.5平方公裏。目前界牌新村,總投資逾30億,占地麵積1500畝,建築麵積137萬平方米,下轄五個居委會,整個新村劃分為東一區、東二區、南區、北一區、禦湖天禧別墅區、聯排區、40米大道南、北區八個區域,小區內部設有休閑會所、幼兒園等,此外總體規劃在新村外圍預置商鋪,設有時代廣場、農貿市場、大型超市等。本地人口2.2萬人,外地人口超5萬人。2013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5億元,工業銷售142億元,公共財政收入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906元。
歸納其成功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其一,自然原因。由於其靠近長江,處於灘塗平原地帶,界牌十年九澇,且土地貧瘠,一直都是經濟發展十分滯後,是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典型的窮地方,農民自古都難以依靠農業生活,多是外出經商,或自家開設小型加工廠。
其二,曆史原因。自上世紀80年代起,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鄉鎮民營企業發展空間擴大,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積極引導農民“造廠”,數百個萬元戶脫穎而出。家庭承包經營製度建立,吸引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跑到上海謀身的許多界牌農民回到家鄉。他們憑借一技之長,利用界牌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農村富裕勞動力,製造有機玻璃、麻將、農具等市場緊缺產品,很快占領省內外市場,創造出比當時從事農業生產高數十倍的經濟收入。
上世紀90年代,適應商品市場發展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造市”,百萬元戶不斷湧現。經過市場多年磨礪的界牌人,致富意識、市場意識日益增強,發現市場、培育市場、搶占市場的能力超出常人。有人讚譽,界牌人頭發絲就是市場天線。他們主動適應城市化進程加快和住行消費升級的需求特點,積極發揮前店後廠優勢,大力興辦燈具市場和汽車摩托車零配件市場,吸引全國各地經銷商到界牌興辦市場。經過十多年努力,界牌燈具市場和汽摩配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力享譽全國。
其三,時代機遇。進入新世紀後,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產業升級轉移,城鄉一體化進程推進碩果漸豐,界牌黨委政府不失時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積極引導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加快技術創新,擴大經營規模。界牌企業搶抓產業轉型升級機遇,積極引導農民“造園”,千萬元戶、億元戶層出不窮。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和競爭加劇,家庭作坊和仿製式生產難以為繼。
其四,鄉鎮政府支持。近三年來,鎮政府累計引導工業企業新增各類投入80多億元,推動汽摩配件和燈具等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強競爭力。基本實現了汽摩配件產業從零配件生產向整車生產的曆史性轉變、燈具產業從滿足一般照明需求到適應大飛機等高技術需求的曆史性跨越。界牌的發展經曆了造田、造廠、造市場三個階段,特別是90年代後,隨著鄉鎮企業的興起,勇於創新的界牌人掀開了界牌跨越發展的新篇章。
其五,金融條件優越。界牌鎮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界牌民間借貸的幫助,這種合法的範圍內民間借貸在一定程度上有力的促進了界牌的資金周轉,緩解了民營企業資金壓力,保證了資金鏈的通暢,使能夠鄉鎮企業不斷規模擴大,推動產業轉型,有利於形成和發展創新、高科技型大型鄉鎮企業。
其六,滯後問題亟待解決。界牌在發展後產生許多環境、住房、治安管理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及時解決,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