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界牌鎮模式的特殊性分析(三)
實踐團在思考關於界牌模式的特殊性時,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希望總結出適合中部省市鄉鎮的模式,推動自己家鄉的新農村建設。
筆者家鄉的情況比較特殊,由於經濟條件的限製,自然在新農村建設的開展情況上比不上江蘇等發達地區,但是發達地區的經驗其精華部分值得借鑒的。經過調研,筆者家鄉湖南省永州鄉鎮地區至少可以借鑒以下幾個部分:其一,雖然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基礎條件比不上發達經濟地區,但湘北部分地區經濟還是比較發達的,新農村建設的規模可以依據自身條件適當縮小,界牌鎮有7萬餘人,所以需要能容納5萬人的大型社區,但湖南省的發達鄉鎮地區隻有3、4萬人口左右,不用搞大規模建設,雖效仿界牌模式,但隻建設一個小型新農村社區即可;其二,在湖南的南部鄉鎮,目前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不是建設整潔集中的大規模新農村社區,而是發展鄉鎮經濟,讓農民先富起來,如果隻是盲目的跟風,大搞新農村社區建設,隻會得不償失,農民的生活質量得不到根本的改變;其三,新農村建設不僅是新農村社區建築的建設,更包括新農村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如水、電、煤氣、衛生、交通、文化教育、居民娛樂等設施的建設,界牌正是因為不單搞好了新社區建築的建設,也搞好了社區配套設施的跟進,從而確保了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實現。新農村建設軟件條件也需要跟進,諸如社區管理人才的引進以及培養,物業管理公司的配套跟進,物業管理隊伍的配套等等,這些都需要鎮政府投資完成;其四,界牌在大興社區建設之前,已經先建成了工業園區,使民營工業在園區得以集中發展,形成集聚規模效應,使界牌的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更是成功將居民區與工業區分離,為後來的居民社區改造奠定了基礎。其五,鄉鎮政府的招商引資為界牌不斷注入新的活力,界牌在打造了合適的工業環境後,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企業紮根界牌,也帶來了資金、技術和人才,讓界牌經濟得以更加繁榮。
基於以上的一些條件,考慮到湖南省自身情況,所以筆者認為要想在湖南發展好新農村建設,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經濟發展,我國中部省市正處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特殊時期,新農村建設的推行重點不是形式化的高盲目集中化,而是要先讓居民收入增加,隻有農民富起來後,農民才會有其他的生活需求。此為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