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華:鄉村泥土
泥土,一坨毫不起眼的泥土,往往凝結成一種別樣的情愫。在鄉村,泥土隨處可見,是最平凡也是最普通的。就是這些司空見慣的泥土,養活了人類,也孕育了鄉愁。
從城市回到鄉村,走在酥軟的泥巴路上,內心就無比柔軟、興奮、踏實。恍如跨進了無欲之域,到了寧謐、雅致、友善的世外桃源。光著腳丫玩泥巴的歲月,若一組蒙太奇,在記憶的屏幕上放映。
一塊磚頭,一片土瓦,是抱團站立的泥土。修築成土房子,為人類提供棲身之所。而北方的窯洞,更是泥土傑出的作品,人類似乎又回歸窩地而居的童年。村莊,活在泥土之上。是泥土默默地喂養了村莊,沒有哪一個村莊比泥土更古老,更純樸,更厚實。泥土,生長雜草也生長莊稼。泥土有大愛而無言,不言的泥土才是真正的大胸懷,大氣魄,大手筆。給予是一種大境界,也隻有無私的給予才能夠抵達人生的化境,無欲而為。也許,這是一種哲學,泥土就是最深刻的哲學家,語言豐富而平實。山戀、小溪、樹木、花草都是泥土的表現形式,向人類訴說著永恒的意義。
泥土的芬芳,是鄉村的氣息。收藏鳥語,氤氳花香,吸納蟬唱,醞釀蛙鳴,均勻的呼吸裏麵有朝陽,有晚霞,有月色,也有萬家燈火。
嫋嫋的炊煙從瓦片上升起,這裏麵有泥土的味道。揉進了愛與牽掛,擠進了美與善良,從一口土灶裏汩汩流出,成就了一縷經久不散的思念。泥土就這麼簡單,隨處可見,沒有人會在意。泥土又是這般大氣,隨遇而安,從不計較得失。懷揣一團泥土,你就可以聞到故鄉的氣味,感受到故鄉的體溫,哪怕漂洋過海也不會忘記故鄉的影像。柔軟的泥土,記憶往往是最真實而深刻的,比刻入石頭的文字更久長。
歲月的輪回,泥土古老而清新。籬笆牆,農家院,菜園,稻田……都是泥土寵愛的孩子。泥土從不厚此薄彼,養育孩子的同時也養育了一切。泥土的偉大在於一味奉獻而不語,土裏土氣裏藏滿錚錚誓言。隻要你願意付出,泥土就會給你真誠的回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一棵樹,泥土也許就會回報你大片森林。從不辜負任何一個耕耘者,是泥土正直的性格,也是泥土得以亙古長存的因由。哲人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而泥土,更是讓這一哲理得到最大的升華。
種一棵花,收獲的定是滿園芬芳。
種一株草,收獲的定是遍地綠意。
種下櫻桃,一定還你一個紅通通的春天。
種下枇杷,一定還你一個金燦燦的夏天。
種下稻穀,一定還你一個香噴噴的秋天。
種下柿子,一定還你一個沉甸甸的冬天。
泥土就是這樣誠實,童叟無欺。犁鏵可以作證,老黃牛可以作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可以作證。泥土就這樣日複一日地演繹著美與醜的辯證法,用最樸實也最真實的文字記載曆史。誰敢說泥土做的兵馬俑不就是一部活的史書?誰能說泥土做的壇壇罐罐,還有在鄉村裏存活了數千年的瓦片,不就是曆史的散頁?無論瓷器上的裂紋,還是瓦片上的青苔,都是活著的象形文字。沒有哪一部史書,有泥土記載的這般全麵而真實,客觀而公正。
鄉村泥土,灑脫地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接受來自天地自然的檢閱。仇恨、憤怒、妒忌、埋怨,這些人性的弱點,泥土都不曾有過。泥土,心甘情願祖祖輩輩蝸居鄉村,獨守一方難得的自在與清靜。也惟有在鄉村,泥土才能彰顯樸實無華的個性,實現固有的生命價值。(周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