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詩:夏夜燈火
華燈初上,燈火萬家,可現在的夏夜,璀璨是璀璨了,卻有燈無火,少了一種特有的情趣。
星為眼,月照明。記憶中的故鄉的夏夜,隻有流螢閃閃,一般的農家,是不點什麼燈火的。
屋裏不點燈火,並非就沒有燈火。小河裏,星星點點;田野上,明明暗暗,到處都有燈火的閃爍呢!
小河裏的燈火,當是漁火了。“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這是清人查慎行的詩句吧,把那種極富艱辛的漁家生活,寫成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浪漫。每當看見那些星星點點的漁燈,我總記得老祖母常常掛在嘴上的話:“能下地,莫取魚啊!”
其實,那星星點點的漁火,也並非純粹是為了在漁船上照明。魚兒,有趨光的特性,夜間出來覓食,總是朝著有光亮的地方聚集。
那些樸實憨厚的漁人啊,卻也有著一種職業的狡黠!
而一望碧綠的田野裏一盞盞明明暗暗的燈火呢,則是鄉親們為了誘蛾而點燃的。
水稻拔節孕穗的時候,正是飛蛾產卵,蟲害發作最為嚴重的時候,弄不好,秋天的產量,就會打一個大的折扣。“身上衣裳口中食”,這可是馬虎不得的大事嗬!
於是,誘滅飛蛾,使它沒有產卵的機會,便成了防治水稻病蟲害的關鍵一招!
那時,我還在上高中,暑假時候,都得參加生產隊裏的勞動。老隊長便讓我跟著他的兒子,比我大五歲的存根叔,在清朗的夜晚在長勢正旺的稻田裏點燈誘蛾。
記得,在一塊快稻田的一條條田埂上,我和存根叔,總會壘起一個個土墩,再在土墩上,擺上一隻隻木盆,木盆裏盛著的,是按一定比例用農藥和清水兌成可以讓飛蛾致死的藥液。而油燈,就在木盆旁邊點燃。它是用一隻隻粗粗的農藥瓶做成的,裏邊裝了滿滿的柴油,瓶口,安的是用鉛皮卷成的燈芯。
到了晚上,去一塊塊稻田一條條田埂上,點亮一盞盞油燈,於是,一簇簇紅紅的火苗,便在一塊塊碧綠的稻禾上跳躍,點綴著夏夜的鄉村這一望無際的原野。
“飛蛾撲火”,不說它誘蛾的效用了,單是這夏日的鄉夜,這一碧的原野上一簇簇忽明忽暗的燈火,就遠遠勝過了那位清人《舟夜書所見》的意境。(張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