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忠強:漫步潯陽江
到了曆史文化名城九江,才知道從古到今有太多故事,交彙於此。源遠流長的曆史和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蘊育了它無比豐厚的內涵。潯陽江頭,有春江花月的古雅;鄱陽湖邊,有長天秋水的豪邁;廬山腳下,有政治文化的風雲。“九江”的意思是眾水彙集的地方,又有江州、潯陽城之稱。當年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更使這裏名揚天下。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中期的著名詩人,也是唐代的十大詩人之一。他貞元十六年(800年),29歲的時候中進士。先後任秘書省校書郎、授翰林院學士、左拾遺、京兆府戶曹參軍等職。在權力的核心參與管理國家大事。元和十年(815年),當時的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奏主張嚴懲凶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遂被貶為江州司馬。級別在六品以下,且沒有什麼具體事務要做。三年後的818年冬,白居易改任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刺史;820年夏,被召回長安,任尚書司門員外郎。
白居易在江州的三年時間裏,不僅偶遇了琵琶女,寫出了千古絕唱《琵琶行》,表達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他在大部分閑暇時光裏,都是在廬山度過的。廬山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幹山並稱中國四大避暑勝地。同時更是一座文化、政治名山。千百年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名人誌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一:“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同樣的瀑布,經過李白這麼一寫,名氣也陡然地大了起來。人們不辭辛苦地去爬上爬下有100層高的台階去看看三疊泉,也許與李白的這首詩有著很大關係吧。
雖同曾去過廬山,但白居易與李白並不認識。李白生於公元701年,卒於762年。白居易出生的時候,李白已經去世10年了。他在江州的這三年時間裏,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僧人、道士和文人。過著知足長樂、與世無爭的生活。期間,他還和遠在江蘇徐州的文友張愔有詩唱和。說到張愔,人們也許不熟悉。但是提起關盼盼,應該是家喻戶曉了。雲龍公園知春島上的燕子樓,就是張愔當年給關盼盼蓋的。在白居易與他相和的三首詩中,其中的“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隻為一人長”,是被廣為傳誦的名句。
其實白居易和徐州是有著很深淵源的。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令。一年後升任徐州別駕,其家人也隨任遷徙徐州。通常官員的家屬都安排在官署,但因當時徐州不大安定,便把家安置在徐州城南的符離集。當時,白居易的六哥任符離主簿,外祖父陳潤任豐縣尉,叔父白季般任沛縣令,親屬多聚集徐州一帶。白居易在這裏度過了青少年時光,直到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其父遷離,在徐州共生活了22年。他曾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長相思二首》其一:“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始方休,月明人倚樓”。以此來表達對徐州的思念。
漫步潯陽江,穿行在潯陽城,看著一個個遠去的背影,看著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的人們。曆史的狹長與扁平就在眼前,雖好像伸手可摸,卻又似遙不可及。悠悠的情思也如這滔滔的江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