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的川煤集團龍門峽南礦風筒維修工
本網訊 一把剪刀,一管膠水,很快就讓一截破破舊舊的風筒換了“容顏”。8月19日,龍門峽南煤礦防突隊風筒庫房裏,風筒工徐奉虎和郭龍川正在嫻熟地修補風筒,他們這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作,一年竟然能為企業節支11萬多元。
41歲的徐奉虎和46歲的郭龍川都曾在一線工作過,由於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2年前,徐奉虎不得不告別了一線工作,到防突隊當上了一名風筒工。2012年,郭龍川又來到了防突隊。他們倆便搭檔,承擔著全礦風筒的修補和加工工作。
“其他工作我們又幹不下,現在這個工作,都是單位照顧我們這些病號的。” 郭龍川停下手裏的動作說道。
縫補風筒看似簡單,卻也艱辛。每次縫補風筒前,他們都會對風筒表麵進行擦拭,不留煤塵。由於風筒上粉塵較多,每一次的擦拭,他們都顯得非常費力。而臉上、身上總會沾滿了粉塵。處理好風筒上的粉灰,他們會用到一種風筒膠在需要縫補的風筒表麵刷上一層,風筒膠有股特別濃的刺鼻味道,隻要在風筒上刷一下,滿間庫房都是。
“氣味太重了!”雖然他們每次都戴著口罩,但依然喊受不了。
縫補風筒,製作三通風筒,裝、卸、運風筒……。每天,他們就這樣周而複始地進行著,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為了做到物盡其用,每一次下刀劃風筒,徐奉虎都非常小心謹慎。而劃下的破損風筒,他又依照可用程度,用剪刀剪成大小不一的小方塊收集在一起,以方便用於井下縫補風筒破洞用。
徐奉虎給筆者算了筆經濟賬:一根新風筒400元左右,一根褲叉風筒(一種特製的三通風筒)800多元,一般的三通風筒也是200多元。每天,他們將一些破損的舊風筒收集起來,經過東拚西湊和縫縫補補,也就成了“新”風筒。
“現在,不管哪種型號的褲叉風筒和三通風筒,我們都是利用廢舊風筒自己加工的!郭龍川不無自豪地說道。
“他們的收入隻有2000多元。”隊長蘇斌念告訴筆者,但縱然是這樣,徐奉虎和郭龍川在工作上都非常盡責,他們創造的價值也非常高。他說,按照一個月修補的風筒,加工的褲衩風筒和三通,一年可為企業節支11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