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社會實踐總結
一、關於德育陣地職能作用發揮的問題
學校德育陣地包括課堂教學、德育組織機構(政教處、黨團隊組織)、德育宣傳櫥窗(黑板報)、校園廣播站、校報、校外德育基地等。多數學校有這些德育陣地,但是其職能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如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不足,德育機構中的黨團隊組織的活動很少,不能發揮育人作用,政教處的職能僅限於紀律衛生的管理上,隻是用管與堵的方法,不能從發展的角度來研究學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狀況,做到有的放矢,防患於未然。學校出於安全考慮,不能組織或很少組織學生到校外德育基地去參觀、考察接受教育,多數學校的宣傳櫥窗(黑板報)長時間內容不更換,廣播稿內容枯燥、單一,廣播形式不靈活,校報不能按期印發,且形式簡單,內容不豐富,少數學校這些德育陣地不健全。上述狀況不能不影響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那麼,如何更好地發揮德育陣地的職能作用呢?
(一)強化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增強教書育人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設計與實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通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理、自立、自強的精神;通過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樣就能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班主任與任課教師要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二)積極開展黨團隊組織活動,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
黨團少先隊要定期舉辦大型主題德育活動,製定年度或學期活動計劃。如迎奧運主題活動、重大節日紀念活動(如建60周年慶祝活動)、雷鋒精神和民族精神主題活動等,形式要靈活多樣、學生喜聞樂見。通過這些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其將來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
(三)提高政教工作質量,增強管理水平。
學校政教處不隻是抓升旗儀式、紀律、衛生等常規工作,而是應在此基礎上多做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多通過調查了解學生思想狀況、道德狀況及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正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說的那樣:“教育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真心”,隻有用真心、愛心去管理學生,從愛護的角度去管理,才能使學生接受你的教育,做到管理與疏導相結合,德育管理工作就能事半功倍。另外,政教主任要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從管理型向專家型轉變,這樣才能提高德育工作質量和水平。
(四)充分利用媒體宣傳工具,營造育人氛圍。
建立健全學校德育宣傳櫥窗(黑板報)、廣播站、校報等宣傳工具,充分發揮其宣傳教育職能。根據國家形勢的發展和德育的需要,定期更換宣傳櫥窗的內容或隨時換上社會重點熱點問題的內容,體現德育的時政性。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校內師生的先進事跡,利用校報宣傳國家的德育方針政策及學校的德育信息,展示師生的優秀作品,推廣先進經驗。 這三種宣傳工具要安排專人負責,做好近期與長遠規劃,保證質量,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增強德育效果。
二、關於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係問題
學校德育工作要有實效,單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必須學校、家庭、社會協調一致。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卻有很多的不和諧的因素。首先,在校內教學工作與政教工作不和諧。教學與政教是兩套人馬,往往各自為政,互不支持。受片麵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一些學校重智輕德現象非常嚴重,認為開展德育活動會影響教學成績,會降低教學質量。因此德育隻能成為花拳秀腿、應景花瓶。其次,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和諧。一些家長不配合學校工作,拒絕與老師溝通,就連家長會也不參加,有些家長認為,教育孩子隻是老師的事,與我無關,還有些家長道德敗壞、違法犯罪,對孩子的教育起負麵作用。最後,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不和諧。社會中的不良風氣製約和影響著學校教育,甚至抵消學校教育,社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對學生的的道德成長起著反作用,給學校德育工作設置障礙,如黑網吧,使一些學生成為“網戀”、“網癡”。社會中能為學校提供德育基地的地方很少,特別是縣城以下的農村。上述三點都使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不和諧,那麼怎樣才能整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諧德育體係呢?
第一、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樞紐作用。
發揮學校教育的樞紐作用,就是以學校為中介,多渠道地溝通家庭和社會。學校的教師要主動與家長溝通,及時將學生在校的表現通過適當的方法彙報給家長,要主動承擔起教育學生的責任;學校要主動聯係社會,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要盡可能的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公益活動、生產勞動等,學校要主動邀請模範人物到校介紹先進事跡,邀請公安人員到校做法製報告。對一些難解決的社會問題,如黑網吧問題,要及時報告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
第二、要疏通家校聯係渠道。
家校聯係渠道很多,如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家訪、家校聯係手冊(卡)等,這些都是傳統的聯係渠道,要充分利用好,除此之外,條件好的地方,教師還應該使用高科技手段與家長聯係,如利用e聯網給家長發短信,既方便又快捷。此外,學校還應盡可能的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組織的德育活動,並征求他們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使他們了解學校的德育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參與學校管理,有利於協同學校教育學生。如家長開放日等。
第三、要廣泛聯係社會
不能因為安全問題就因噎廢食、不敢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要根據德育工作需要,每年要組織學生參加幾次公益活動和生產勞動,使他們接受教育、受到鍛煉,與社會有關部門建立聯誼單位,如警校共建、區校共建等。
三、關於德育活動質量問題
德育活動包括常規德育活動和德育課題研究活動。常規德育從廣義上看包括升旗儀式、主題班團隊會活動、重大節日紀念活動等,這些活動存在質量不高的問題,一些學校無計劃方案,隨意性強,內容單一,形式缺乏創新。如主題班團隊沒有學期或學年計劃,課時被擠占,重大節日紀念活動隻是走走形式而已,質量不高,達不到教育目的,還有的學校不開展活動。德育課題研究水平不高,一些學校隻申報立項,不開展研究活動,更無成果推廣,甚至有的學校課題研究檔案都不全。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德育活動質量的提高。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德育活動的質量呢?
1、常規德育活動要增強計劃性,內容形式要有所創新。
如國旗下講話內容,全年每周都講什麼內容要有一個大致的安排,臨時安排的除外,有條件的學校可將全年講過的內容編成《國旗下講話彙編》,發行到班級學生中,對學生進行教育。主題班團隊會,按課程表安排雙周一次,班主任可以製定一個通盤規劃,不一定都是大主題,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思想實際設立小主題,或對臨時發生的問題就事論事。學校應根據教育學生的需要,每學期至少要舉辦一次全校規模的主題班團隊會評選活動,內容要符合時代要求和德育目標,形式要靈活多樣、學生喜聞樂見。重大節日紀念活動要做好年度規劃和每次活動的方案,形式可以多樣化,如文藝彙演、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詩歌朗頌、主題班團隊會等形式。要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2、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提高德育科研水平。
通過申請立項進行課題研究,能使學校德育工作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向著規範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進而提高德育質量。要根據本校德育工作實際申報課題或承擔子課題,一旦立項被批準後,就要全心盡力地進行實施。除了完善程序性的事務(如製定實施方案、召開開題會議、建立領導組織、確定實驗教師)外,更重要的是圍繞子課題安排年度或學期活動計劃。每次活動要做好記錄,及時做好階段性總結,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積極向總課題組提交課題研究成果參評,好的成果要向校內外推廣。在課題研究中,要及時反思、及時總結經驗,用課題理論指導本校的德育工作實際,再用工作實際證明課題研究理論的正確。
四、關於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
目前,中小學德育教師隊伍建設參差不齊,城市學校尤其是重點學校,德育教師隊伍配備齊整,素質也較好,而鄉鎮學校尤其是村校,德育教師隊伍素質較差,是德育的薄弱環節,個別學校沒有專職德育幹部,班主任素質也比較差,這種狀況令人擔憂。能夠做到“全員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學校為數不多,大多數學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靠黨團隊組織、政政處、班主任去做,其他學科教師、後勤人員,認為德育與自己無關,即使在德育崗位上,也不完全盡職盡責。在德育教師隊伍中,德育幹部忙於學校管理,一線的班主任忙於班級管理,無暇參加上級培訓,校本培訓也隻是流於形式,因此從整個德育教師隊伍來看,多數教師隻憑經驗幹工作,工作方法也是極其簡單。這種狀況不能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難以完成學校德育工作的艱巨任務。那麼怎樣才能解決德育教師隊伍建設中的問題呢?
第一、加強德育幹部隊伍建設
首先,要強化校長的“德育為首”意識。“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落實“德育為首”的關鍵在校長。隻要校長在思想上、行動上真正把德育作為學校的頭等大事來抓,學校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夠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因此要通過培訓提高校長的“德育為首”意識。
其次,要加強德育主管校長、主任及黨團隊幹部的培訓,提高其德育能力與素質。采取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校本培訓與上級業務部門培訓相結合。此外,通過參加會議或經驗交流對德育幹部進行培訓效果會更好些。
第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
班主任是最基層、最重要的德育工作者,直接麵對受教育者,其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德育效果的好壞。因此基層學校要定期對班主任進行校本培訓,上級業務部門也要組織優秀班主任培訓和全員培訓,組織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舉辦班主任技能競賽,開展優秀班集體展示活動,促使班主任學習理論,提高技能,逐步向專業化發展。
五、關於德育效果問題
德育效果是通過德育活動使受教育者產生積極情感體驗的程度和過程。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德育活動的效果不十分明顯,如有的主題班團隊會開得熱熱鬧鬧,但熱鬧之後並沒有引起學生深深的思考,並沒有產生長久的教育效應。那麼怎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德育效果呢?
首先,要確定好德育活動的主題。
確定的主題必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想實際。
其次,要選擇好適當的德育素材
德育素材可以是典型人物(模範人物、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也可以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事跡,如本班同學的事跡,因為這樣的事跡能夠感動人、感染人,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再次,要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
這種方式必須是學生喜聞樂見、願意接受的,如歌曲、小品、演講、討論等,通過這種表達方式來突出主題、深化內容,進而達到教育目的。
最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如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表演、自己反思等,反對教師包辦,這樣才能使學生深受教育,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