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別丟失了農村文化娛樂生活陣地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好些年沒有回到位於川東北地區的家鄉了。今年春節,我和妻子帶著女兒回到了久違的農村老家過年,深刻地感受了農村文化娛樂生活的匱乏與蒼白,其帶來的問題和後果也是不容忽視。
從兒時記事起,那時農村經濟盡管還比較落後,但是農村文化娛樂生活,特別是農村春節期間的文化生活總是熱鬧得很的。鄉裏組織電影隊挨村放電影,城裏的劇團會到農村搭台送文化下鄉,村委會閱報欄的報紙總是定期更新,村裏文化站的戲台總是晚飯後最熱鬧的地方,由村裏女人們組成的秧歌隊會隔三差五的上去露幾手。
再看看現在的農村家鄉,村裏的文化娛樂場所地早已荒蕪不堪,鄉村文化站因為無人負責,早已形同虛設,缺乏維護的閱報欄隻剩下幾根架子,破敗不堪的戲台蜘蛛在上麵結網安家,早已沒了放電影、文化演出之類的文化生活,隻有稀稀拉拉的鞭炮聲還在頑強的守住年味。有位留守老人說,如今農村隻有一個地方是最熱鬧的,那就是村裏的麻將館,留守老家的人們都把打麻將當成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
對農村文化生活感受頗深的還有如候鳥般回農村過年的人們,由於農村偏遠地區至今沒有寬帶接口,而用手機上網的費用又太高,回到農村的人們不得不斷網。特別是早已習慣了城市生活的青年們回到沒有網絡、沒有電影院、沒有文化娛樂活動的山村裏,這讓他們非常不適應。很多人要麼窩在家裏看電視,要麼在和七大姑八大姨談論家長裏短中消磨時間,要麼隻能打牌、玩麻將。在他們眼中,往昔熱鬧的鄉村已經成了“無聊”“沒勁”的代名詞,很多人青年人越來越不願意回到農村。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老虎機、釣魚機等新型賭博工具進入農村;常有色情豔舞劇團到農村演出,低俗的節目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觀看;不法分子打著送文藝下鄉的旗號,掛羊頭賣狗肉,組團到農村推銷“包治百病”的假藥和假保健用品,忽悠了很多人上當受騙;有些邪教開始在農村流行,還有的帶有很深迷信色彩的宗教在農村逐漸傳播開來,鄉間到處興建道觀廟宇,舉辦所謂的祈福法事活動,糊弄和蒙騙百姓;還有些農村開起了網吧,卻缺乏監管,農村未成年人沉溺其中,網絡遊戲和聊天交友危害嚴重。
根據我國目前國情,農村人口仍占總人口的大部分。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堅持麵向基層、服務群眾,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幫扶力度,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因此,農村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的開展已是當務之急。
沒有積極健康文化娛樂生活作支撐的農村是缺乏生機的。盡管近年來農村經濟在不斷發展,農民生活環境也在不斷改善,但是農村文化娛樂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設卻沒有同步跟上。究其原因,現在很多人強調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而農村村落本身的文化娛樂生活及精神文明建設卻常常被忽視。讓農民更好的享受城市居民的權益,而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生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農村的文化設施建設已遠遠滿足不了農民對文化發展的需求,要改變農村文化娛樂生活落後狀況,就首先要使農民開展文化活動有場所。地方各級政府應統籌規劃農村文化設施和場所建設,抓住小城鎮建設的契機帶動農村文化市場的繁榮,加快建立農村文化公共服務體係,加強鄉村文化館、農村演出舞台、農家書屋、圖書閱覽室、老年活動室建設等。如農村地區發展較好,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在當地建立農民美術館,農家畫院等文化場所,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農村地區的文化發展需求,展示地域文化特色。
要使文化活動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就必須解決當前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匱乏,服務水平低的問題。每個農村村落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蘊,地方各級政府要鼓勵和扶植各種所有製的民間職業和業餘文藝團體,支持他們采取多種方式拓寬文化服務渠道,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扶持有特色的地方劇種,實現農村文化建設主體的多元化,促進和形成多種所有製文化事業共同發展的格局。此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文化管理部門、文化團體,可以定期選派作風優良的文藝工作者下鄉對農民文化團體加以輔導,進行文化宣傳和講座活動。社會廣大專家學者、文藝工作者應深入農村,理論聯係實際,利用自身的知識為農村群眾創造出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生活方式。
還有就是,除了城市及和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文化站外,很多鄉村文化站出現了“空殼化”傾向,文化站成為了空殼機構,人員未專用,設施場地缺乏,開展活動無經費,導致很多農村的文化娛樂活動存在無人管、無人問、無人監督、放任自流的現狀。對此,各級文化管理部門要將管理觸角延伸到鄉村,在鞏固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的基礎上,可以嚐試在村設立專兼職文化管理員的崗位,在當地農民中選拔有知識、有責任心的文化骨幹上崗,讓其負責全村文化事宜,組建村級文化骨幹隊伍。對村文化管理員可以由縣、鄉兩級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年終時進行考核,群眾滿意的續聘,對不合格者解聘。
還要大力倡導農民自辦文化,讓農民真正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比如,依托各村的特色文化資源,建立農民文化社團,搜集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歌民謠、文化古跡遺存、民間手工藝和民間藝人等情況,積極創作具有鄉土氣息的作品;以村為單位,以特色為導向成立舞蹈隊、器樂隊、歌唱隊等半公益性的農民文化藝術團隊,定期組織演出;在條件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定期組織鄉村運動會,開展富有地域特色的群體性活動,激發群眾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整個社會的進步也包括農村文化娛樂生活的進步,隻有廣大農村充滿生機和活力,整個社會才能朝氣蓬勃。因此,要高度重視和關心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用適合農村特色且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占領農村文化陣地,從而更好地豐富農村文化娛樂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設,滿足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