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南紅柳林礦業公司加強創新工作紀實
創新之路越走越寬
神南紅柳林礦業公司加強創新工作紀實
神南紅柳林礦業公司以“匠心益新”創新文化為引領,以服務安全生產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員參與創新實踐,用智慧和汗水攻克生產技術難題和安全管理瓶頸,讓創新之花枝繁葉茂、絢麗綻放,取得了豐碩成果。
近年來,該公司的《生活汙水處理站MBR新技術應用研究》、《陝北礦區建設一流現代化礦井綜合技術和管理研究》兩項科研成果,分別獲得省煤炭工業科技二等獎和三等獎;帶式輸送機動態設計及關鍵裝備研究項目獲得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7m超大采高綜采自動化工藝與工作麵總體配套技術研究等5個項目分別榮獲神南公司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水泵機械密封實驗改進等6個項目分別獲得神南公司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一、二、三等獎;榮獲集團公司、神南公司“2011-2012年度職工創新活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4年,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專利43項,其中實用新型專利41項,發明專利2項,還有3項實用新型專利和2項發明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正在審查中。
驅動創新實踐
該公司堅持科技興企戰略,認真落實全國總工會、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神南公司方針政策,突出創新驅動的戰略謀劃,加強創新驅動體係建設,以全員創新挖潛增效,提高經濟效益,積蓄發展之勢,應對煤炭市場疲軟,為創新工作的全麵開展創造了先決條件。
該公司從頂層設計上進行係統思維,搞好戰略謀劃,以製度為保障,將開展全員崗位創新寫進年初職代會工作報告及《經營管理辦法》中,及時下發《關於印發全員崗位創新管理辦法的通知》,每年下發科研項目計劃,設立創新管理專項資金,組建創新團隊,明確激勵機製,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獎勵格局,實施月度、季度、年度獎勵管理模式,建立創新項目管理積分台賬,年終對累計創新項目積分前30名再進行獎勵,為全公司創新工作開展提供了明確的組織、資金和人才保障。同時,該公司提出了“創新並不神秘、創新就在身邊”、“崗位創新、成就無限”、“人人都是創新主體,崗位都是創新平台,問題就是創新源”等創新理念,加大宣貫力度,使崗位創新日益深入人心,深植廣大員工心中。
激發創新活力
有效的管理機製和科學的方法就像養料,為全員創新的開展輸送營養,強筋壯骨,經過近年的摸索實踐,該公司建立了創新獎勵機製和管理辦法,促進了創新之花的茁壯成長。該公司成立了創新領導小組,明確了創新內容,進一步細化了創新項目立項、申報、實施及鑒定管理流程,注重過程控製,尊重員工首創精神,每月月末科技部統一組織人員現場評審、逐項鑒定,驗收前所有驗收項目在內部網絡發布,驗收時所有項目現場拍照作為驗收資料留存,所有創新項目統一編號造冊,建立創新積分個人台賬、單位台賬,年底對所有鑒定通過的創新項目進行分類彙總、編印成冊,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了企業創新步伐。截止8月份,參與創新人員達到了全員的70%以上,共申報創新項目1850項,通過鑒定項目1022項。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科研費用的投入,在重大科研項目上有了新的突破。國家級科研項目“7米大采高智能化綜采工作麵”順利通過了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的綜合驗收,《大采高綜采麵運輸巷超前支架應用研究》、《神南礦區淺埋堅硬厚煤層注水致裂試驗研究》2項科學技術成果通過省煤炭學會鑒定,分別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內先進水平。
強壯人才隊伍
該公司把保障安全生產、簡化工藝流程、改進工具設施、提高效率效益、創新管理方法、營造人文環境作為推進全員創新創效活動的著力點,分層次組織人員外出學習培訓,聘請中煤政研會專家到礦指導,每年組織人員撰寫科技論文,建立了金鑫現場工作室、杜士遠現場工作室等,每周有專題培訓、每月有集中討論、每季有學習交流、每年有成果展示,形成了資源互動、優勢互補的交流平台、培訓課堂和展示窗口。
目前,該公司已湧現出以王寶貴為代表的2名創新狀元,以及20名創新明星,34名創新能手。
成果轉化成生產力
創新成果隻有真正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才能實現價值、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該公司追求創新效益最大化,加強創新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該公司積極探索分類化、配套化、係列化的特色推廣模式,對通過鑒定的創新項目進行逐一梳理、分類,由創新辦公室統一命名和編號、公示,每月有計劃安排推廣,推廣使用地點掛牌管理,創新命名牌按統一格式製作。科技部每月上旬下達崗位創新項目推廣計劃,督促推廣單位實施,月底檢查驗收,並將崗位創新項目推廣計劃完成情況納入月度績效考核。
一台膠輪車有安全鏈、溫馨坐墊、安全人文腳踏板、反光標識、加裝安全帶、加裝安全扶手、改裝工具箱、改裝車窗、車廂加裝天窗、油箱加裝防護罩等35項創新,一台采煤機有28項革新,一條皮帶有36項小改小革,集成創新已成為該公司新亮點,僅工具類創新就有近200多項。這些成果應用到生產經營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安全效益。
(田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