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深處“頭把刀” ——董東煤業綜采隊采煤機司機蔡和平
地心深處“頭把刀”
——董東煤業綜采隊采煤機司機蔡和平
他是一名優秀的采煤機司機,被人稱為“蔡一刀”。四年裏,他用獨特的方法帶出了8個獨當一麵的徒弟;為了幹好采煤機司機,四年裏,他沒喝過一滴白酒。在隊長眼裏,他老實肯幹,叫人放心;在工友心裏,他技術精湛,樂於助人,讓人暖心。但他卻常懷感恩之心,兢兢業業地把采煤機從春開到秋,用一刀刀原煤訴說著自己的心音。他就是董東公司采煤機司機蔡和平。
“叫老蔡上!”
蔡和平說他是山裏人,家裏父母年歲漸長,孩子年幼,隻想多掙些錢,養活一家老小。他下過鉬礦、幹過煤礦,以至於四年沒回過一次老家。也許正是這個簡單而樸實的追求,蔡和平工作的踏踏實實、認認真真,被隊裏選派參加綜采機司機的學習。
盡管有過當礦工的經曆,但正兒八經的接觸綜合機械化采煤機,蔡和平還是頭一次。他深知自己底子薄、理論差,在學習技術的三個月時間裏,他像一個備戰高考的學生,課堂內外,他請教老師、請教同事;實習車間,他爬上爬下、拆拆裝裝動手實踐。出身在農家、自身帶有的那種勇於挑戰、從不服輸的勁頭,成為他攻克一道道難題的秘密武器。
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積累了多少本學習筆記,經過了多少次的實踐操作,誰也記不清楚。但卻實實在在的見證了他不屈不饒的學習精神和鑽研勁頭,見證了一名優秀的采煤機司機的成長奮鬥曆程。綜合機械化采煤講究的就是“三直二平”,第一刀更需要老道的經驗和熟練的技術。第一刀如果掌握不好,就會對後期的原煤生產和安全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為了開好第一刀,第一茬割到十幾米處,蔡和平總要停下煤機,回頭來看割過煤的“臥底量”和平整度,進行一次工程質量“自檢”,以找出差別,找到不足。久而久之,養成了高標準,嚴要求的習慣。加上多年來的仔細琢磨,蔡和平掌握了一套獨特的采煤方法和操作要領。每逢有新的工作麵落成,領導們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叫老蔡上!”。漸漸地,“蔡一刀”的名聲就在工友之間傳開。
“隻要是‘蔡一刀’開的頭,工作麵平整,支架好移,溜子好推,刀也好回。”這,正是大家對蔡和平最中肯的評價。
“酒罐子”打了
翻開蔡和平的安檢記錄,四年無違章,也沒有碰過手傷過腳。也許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沒有違章就很讚了,如果在一線沒碰手碰腳的事,那就逆天的存在了。
秘密究竟在哪裏呢?
在蔡和平的老家,喝酒是一種習俗。自家釀的白酒,度數不高不算,味道不濃不飲。無論父子兄弟,每餐必飲。倘若來了朋友,必定一醉方休。
“可愛喝酒了,經常把自己喝醉。”妻子這樣評價蔡和平對酒的鍾愛。
“剛喝完覺得很解乏,第二天有時會頭疼,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安全。”剛當采煤機司機,熟知安全01manbetx 的蔡和平就把酒戒了。
“休班的時候偶爾喝點啤酒,但不會超過一瓶。要是上班,絕對不喝。”
就這樣,蔡和平自己把的“酒罐子”打了。不僅如此,每次開工前,他始終堅持對周圍的環境和設備進行仔細的檢查,疏散采煤機周邊人員,防止滾筒和雜物傷人;堅持在作業的時候與副司機、支架工密切配合,嚴格按章操作,以最高的要求來完成自己的工作。
蔡一刀的“弟子規”
說起帶徒弟,蔡和平很驕傲。他帶過的八個徒弟,即使不敢和蔡和平叫板,卻個個夠獨當一麵。
“我們現在三個班9個采煤機司機,6個都是老蔡帶出來的。”綜采隊隊長匡緒廣說。
蔡和平帶徒弟有兩個個與眾不同的“規定”。一是不挑人。別的師傅帶徒弟,要一看徒弟的資質,再看是不是聽話。蔡和平卻不挑剔——“隻要他有恒心、想學就成”。二是先教“站位”,再教技術。蔡和平說,在生產現場,站位是第一關鍵,是安全的第一保證。沒有安全,技術好管什麼用?當徒弟們知道怎樣很好的保護自己了,他才把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
偶爾,也會碰到“倔倔驢”徒弟。碰上徒弟發脾氣,蔡和平也不上火,等徒弟氣消了,蔡和平該咋教還咋教。 董東公司 李永亮、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