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戰線上的一支大學生“輕騎兵”
機電戰線上的一支大學生“輕騎兵”
在華恒礦業機電專業活躍著這樣一直隊伍,哪裏有技術難題,他們就出現在那裏;哪裏有係統改造,就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年輕,但很踏實;他們學曆高,但不輕狂;他們能吃苦,但沒有怨言,這就是華恒礦業組建的“機電設備可靠性維護與創新團隊”。
采訪時,隊長王德龍的一句話讓筆者記憶猶新:“我們工作的原則是用傳統的方法,加上創新的思維,再加上現場的寫實,等於工作的結果。”他把這個工作理念灌輸達到了每個隊員的腦海裏。
麵對集團公司“治虧創效”全麵戰役的打響,作為華恒礦業機電專業的這支特殊的隊伍,個個摩拳擦掌般的想辦法,出點子。過去區隊隻是單純的對壓風機進行維護與保養,從未在經濟運行上做文章,這個盲區被隊長敏銳的眼光捕捉到。長期以來為保證井下采掘迎頭正常打鑽,3台壓風機24小時連續運行,效率低,成本高。如何03manbetx 出井下用風的“峰段”與“穀段”,優化運行時間,需要大量的數據信息。經過與工區協商,得到區長的大力支持,將團隊成員專門抽調出來對壓風機進行24小時跟班寫實,掌握了第一手的最原始數據,並建立了壓風機風壓與電流曲線圖,借助這一曲線圖,工區對壓風機的運行時間進行了優化調整,不但確保井下正常施工,而且成功的減少8小時用電高峰負荷,每年節電37萬元。
他們還在小處做文章,為降低材料成本,他們積極參與專業組織的報廢電動閘閥修複工作,將電動閘閥改為手動閘閥使用,截止8月底,已修複2個電動閘閥,節約材料費用51210元。
工作創新離不開的是自身強硬本領。為加強技能和技術培訓,他們每周組織團隊人員進行1-2次集體實地培訓學習,借助公司“訂單式培訓、管理人員上講”等平台,給隊員充電。他們還經常到首席技師、金藍領這些老師傅的工作現場打“下手”,與他們一起進行實地作業,從而提高自身的實戰經驗。他們每人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筆者翻看了一下,上麵記載著設備的工作原理圖解、設備典型故障的維修處理方法等等。“這個本子就是我們戰鬥的武器。”隊長含笑,“這個可是寶貴的經驗啊,是我們的寶貝。”說完他快速的拿回本子,小心地放回了上衣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