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鋒:青春燃盡 我無怨無悔
一個瘦瘦的來自農村的帥小夥。大學剛畢業,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選擇了礦山,把自己的夢交給了寺河。再後來的工作中能把所學與實踐相結合,讓青春在礦山燃燒。
初到礦山,就被分到了生產一線綜采二隊的安俊理,因為能吃苦、腦子靈活、勤快,在日常工作中被樹為大學生礦工的榜樣。綜采工作麵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剛到的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力氣小。通常先安排一名老工人帶著,在工作麵130個支架間跟著機組清煤,這在綜采隊是最輕的活了。幾天下來,剛到的大學生都開始叫苦叫累了。隻有安俊理默默地堅持,積極的向老工人請教學習。很快一月、二月、三月過去了,他也最先熟悉了綜采工作麵的各個崗位,走上了技術崗位,獨擋一麵。科室抽人,安俊理表現突出被抽調到了生產科做起了全職技術管理工作。
他真真地成長起來是在連采三隊,做技術員時。由他一人擔任生產技術員,不像現在隊裏的技術員都是生產技術員2人,機電技術員2人。以前再多,再忙的活也是他一個人幹。晚上下井看現場,白天寫措施,聯係各科室進行彙審。生產緊任務重,忙的幾乎放棄了所有的禮拜天。我記得有一次他對像(現在的妻子)到班上來找他,在一起吃了一頓飯,當時我也在場,臨走時約好下一次休息,也正好是五一長假一起去外麵旅遊。可是到了五月一日我們井下生產情況發生變化,出現斷層,三條巷不能同時掘進,而且巷道坡度增大,設備上不去,需要製定特殊施工方案。他在給對像打了個電話說明情況後,匆忙跟著隊長下井了。4個小時後從井下上來。在辦公室,隊長、副隊長、技術員等開會製定了行之有效的方案,43022巷坡度相對較緩,先走22巷然後捌橫川貫通43023巷,還有如何防止機組滑坡,梭車正常出煤,人員行走安全,車輛運輸等等安全技術措施後,他一人留在了辦公室,兩天兩夜趕製技術措施,再聯係科室彙審,等這樣的階段性工作完成後,我們的生產進展順利,沒有受到地質條件的影響耽誤生產,這時他長長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了富有成就感的勝利的微笑,但他和他對像之間也因此產生了誤會,很長時間對像都沒有主動與他聯係。
安俊理瘦弱但很堅韌,把青春燃燒在了寺河,鍛煉出了不屈的鐵骨,成長成為礦山的驕子。2012年5月,由於自己在一線多年的曆煉人,礦黨政一致選拔其任命他帶領組建一隻寺河礦自己的岩巷機掘隊伍———岩掘一隊。他不負眾托上任了,岩巷由於岩體硬度大,易損壞機電設備,割3米岩巷要比割3米煤巷時間要長很多,並且岩塵要比煤塵對人體的傷害更大,就這樣一個難幹的差事他一無反顧地接了下來。從值班室、交接班室、大班房籌建,到井下生產開工,短短的七天時間,同時展開了生產。人員協調、生產組織製度、工序管理製度、日常生產組織等等不是一下能搞順利的事情,都要由他來一一處理。半年的時間幾乎沒有回過家,他現在的年齡已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齡,為了我們大家他選擇犧牲小家,一心撲在了工作上。我記得當時由於人員全是由各個隊抽調來的,彼此之間互不熟悉,在交接班時,發生爭執,打起架來了,下班後,隊長在值班室等候著召開班後會,各打50大板,狠狠地訓了一頓。後來發現有一個感覺他自己沒有錯還被罰,在後來幾天的工作中有情緒。安隊長知道後親自到他宿舍,給他講解井下打架的利害關係,把兩個當事人叫到一起拉拉家常。後來他們兩個就這樣發展成好朋友了。安隊長在後來的安全會總是教育我們“到了這裏我們就是一家人,是親密的戰友,我們平日無冤近日無仇,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安全生產、不要打架,有了分歧好好商量,要相互配合、互相照顧,安全最重要,隻有安全了我們才能掙著錢,才是最高興的。”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裏,安隊長硬是把不同隊組裏抽調來的人團結起來,擰成了一股繩。
去年,我們隊在東五膠帶巷施工,膠帶巷貫通關係著整個東五盤區出煤係統按期安裝、投運,更關係著2014年底至2015年我礦的產量,安隊長教育我們早一天貫通,就給我們掘進工作麵5301、5302的掘進爭取了多一天的時間,每次下井時他都對井下的溜子、皮帶、機組等機電設備檢查一遍,對生產區域的標準化現場情況一一了解清楚,生怕哪裏被遺忘,影響了生產。在家休息都得打電話來尋問生產情況。
在去年煤炭形勢低靡的情況下,我礦開始收回大班房,開展增收節支、減員提效工程以來,安隊長積極按照礦黨政要求組織召開隊委會,傳達會議精神,研究製定我們更好的增收節支、減員提效方案。帶領我們成立了回收利用小組,專門回收井下可能再利用的材料;修舊得費小組,專門對我們的生產工器具進行修理再使用,能用舊的絕不領取新的;還生產提效小組,專門對生產組織、協調進行優化,遇到影響生產突出情況急時進行處理,對井下設備、地質、瓦斯等危險源定期評估,識別,做出預警,提前考慮,避開對生產的影響。安隊長每次下井遇到巷道有螺絲、皮墊、直通、費舊鋼絲繩他都會撿到工作麵的回收桶,時間一長,帶動的我們大家都一看到巷道裏有費棄的材料就會隨手撿回到回收桶,用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那裏有,給生產檢修也帶來了不少的方便,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安隊長對我說:“他是運城人,父親年紀已大,自己又不能在身邊盡孝,把老父親接到這裏來生活他又不適應,愧對父親母親的養育。家裏三歲的兒子需要人照顧,媳婦放棄工作在家照顧,有時一個人看不過來,還得送回娘家由媳婦80歲高齡的奶奶待看一會,更對不起妻子。”說的真讓人倍感傷心。
前段時間就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媳婦在家裏給孩子盛米湯,不小心就被孩子抓翻了碗,孩子個矮爐台高,滾燙的米湯正巧飛濺到了孩子稚嫩的臉上,趕快送往醫院治療,孩子在醫院,每天都是由安隊長媳婦一個人天天守護著。在住院的一個月裏,安隊長正趕上工作麵搬家,機組又用的時間長了,磨損嚴重,故障頻發,也隻是去醫院看過孩子二次,幸運的是孩子健康的出院了,臉上並沒有留下疤痕。我們全隊職工感謝老天爺,還給我們一個無瑕的麵孔,更感謝安隊長為我們付出的一切。
這就是我們真真的礦山人,時間都到哪裏去了,青春都到哪裏去了,無悔地獻給了礦山,獻給了寺河幾百米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