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如今煤礦工人的心裏話
聽,如今煤礦工人的心裏話
“四年內經曆了兩次瓦斯爆炸02manbetx.com ”,“在那裏凡是有積水的地方都能看到瓦斯冒泡”,“那時候到縣城買東西,他們聽說我是幹煤礦的就不跟我說話了,也不知道該怎麼接著往下聊……”
提起過去的煤礦生活,陝北礦業韓家灣煤炭公司綜采隊張增彥有著感慨,也有說不完的話,在煤礦工作近25年的時光,讓他經曆了煤炭市場從蕭條到黃金十年再到“寒冬”的轉變,也讓他見證了煤礦工人一步步的華麗轉身。
“說起安全管理,現在年輕的職工或許都不能理解覺得麻煩,以前在礦上,別人說有瓦斯不能違章,其他人還笑著說,‘瓦斯是黑色的還是紅色的,你拿過來讓我看看。’”說到曾經的安全管理,張增彥一臉嚴肅。
他告訴筆者,如今煤礦的安全管理和生產技術,已經不能簡單的用上台階來形容。過去的煤礦采掘技術科技含量低,機械化水平也不高,所有的東西搬運靠的都是人力,有時候遇到斷層褶皺煤層及忽薄忽厚的煤層沒有平路,要麼趴著走,要麼彎著腰走,走的時候也害怕不敢看頂板,要是等到周期來壓,還能看到支柱在“跳舞”,有時候支柱還能被壓扁,入井的時候工人們要扛著設備走6公裏的地才能到工作麵。提到現在標準化綜采工作麵,張增彥笑著說,“和以前那就是天壤之別,機械化的采煤技術,人車可以直接送到工作麵,累了還有井下休息室提供熱水和食物。這麼多的精品亮點工程,真正的是‘井下像工廠,地麵像花園’。最重要的是,緊急避難硐室的完善、嚴格的安全管理製度、領導入井帶班的動態監管、毫不鬆懈的安全教育,無處不在的安全宣傳牌板,時時、刻刻、處處能讓職工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領導們將職工們的安全放在心上,比什麼都重要。”
80年代,或許也正是因為安全意識的淡薄和安全管理的薄弱,讓煤礦這個本來就帶有高危行業色彩的行業變得更加的高危。於是,煤礦成了以髒累差的代言詞,煤礦工人的社會地位也得不到認可。
據張增彥介紹,以前的煤礦工人,一個月上夠了28個班也隻能掙92塊錢,與當時的消費水平相比,隻能解決正常的溫飽問題,在煤礦幹了近10年的他,隻能勉強的維持生活,母親身體不好,他發愁的事情是辦後事的錢要從哪裏湊。提到現在,張增彥一下子從過去的憂愁情緒中變得歡喜了起來,臉上也堆滿了笑容,“現在真的是改變了,想吃啥就能吃啥,有了車有了房,有空閑的時候還能帶著全家人出去旅旅遊。礦區內堆滿了私家車,這樣的生活水平,還能算低嗎?”在歡喜的情緒中,他靦腆的說,“以前女孩子要聽說是幹煤礦的,都不願意嫁。再說,以前幹煤礦的基本都是從農村招過來的人,文化程度也都不高,哪像現在,公司每年招大學畢業生進來,還不斷的舉辦各種培訓班和後續學曆教育,煤礦工人整體的素質也不一樣了,社會地位自然就高了”。
提到人才培養,同樣在煤礦幹了多年的王孝平也有許多話要說,“公司舉辦的技術比武、崗位練兵、“雙述”活動、師帶徒、“三功兩素”修煉等,為年輕職工提供了無數的平台和鍛煉的機會。許多大學生主動放棄城市裏的生活,紮根礦山,要是在以前,煤礦怎麼能留得住大學生。”
說到這裏,通維隊大學生王釗深有體會。2012年大學畢業的他被分配到了通維隊擔任巷修工,礦井通風專業畢業的他主動找到隊裏要求更換崗位,在得到了相關領導的同意後,他成為了一名瓦檢員。通過不斷曆練和學習,技能提升渠道得到了不斷的拓寬和延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的應用和豐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在公司舉辦的技術比武和崗位描述比賽活動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光榮的成為了該公司瓦檢員崗位形象大使。“提到是煤礦工人,我內心感覺很驕傲。”他說到。
提到如今煤礦的生活,王孝平感慨的說到,“如今公司年年都會組織職工進行職業健康體檢,時刻關心職工的身體狀況。逢年過節領導們還不忘去一線慰問職工,工會每個月都組織各種文體活動,集體婚禮、釣魚比賽、篝火晚會,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對比聲中,他吐露出來了煤礦工人生活的今昔差距。
“現在,隻要是職工提的意見,領導們都會得到重視,能解決的就馬上給解決了,不能立刻解決的還及時給我們答複,上次我們說下井帶水不方麵,領導就給我們買了便攜式帶水鉤,這樣的事情好多,領導們真的是把職工的冷暖放在心上,把職工的話記在了心裏。”通維隊一名職工感慨道。
煤礦行業的特殊性一直都存在著,可是從煤礦工人的生活工作環境我們不難看出,如今的煤礦工人,已經褪去了曾經“髒累差”的帽子,成功、光榮又偉大的站在一個曆史的起點上,在百米深處,用勤勞、智慧和汗水,為自己續寫著人生的傳奇,為世界送去光和熱。(張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