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華水泥:商業模式創新實現產能新突破
山東東華水泥:商業模式創新實現產能新突破
“截止到11月份,公司生產水泥與去年同期相比提高36%。年生產量與實施商業模式創新前相比,提升了249%。”談起因實施“輕資產”商業模式創新而取得的成績時,山東東華水泥公司總經理李慶文,說出了這樣兩組數據。
東華水泥公司成立與2004年,建有兩條日產5000噸的熟料生產線和一條年產水泥100萬噸的粉磨站。直到2011年,該公司自我消耗熟料量依然是60萬噸左右,隻占總量的五分之一。產品結構不合理、國家水泥項目新批新建凍結政策,使該公司的規模發展受到製約。“國內水泥產業產能過剩,產需矛盾嚴重。要想企業健康發展,就必須通過轉方式、調結構這條路徑來尋找突破口。”李慶文說。
在嚴峻的挑戰與考驗麵前,該公司領導班子立足實際、慎重思考,經過艱難的抉擇,最終選擇了“委托加工”這種“輕資產”運營模式。
2012年,通過多方考察,該公司將淄博當地的一家水泥公司定為首家進駐的企業,經過協商,雙方“一拍即合”。 4月20日,該公司委派7名工作人員正式進駐“新”企業,“輕資產”商業模式創新之路跨出了第一步,也預示著新一輪考驗開始。“用‘每次進駐就是一場革命’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據李慶文介紹,盡管在實施“輕資產”商業模式創新之前,他們做了萬足的準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經曆了很多艱辛。“新”企業與該公司的管理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別和差距,該公司便將自己的管理方式“複製”過去,幫助“新”企業完善安全管理製度,優化生產工藝,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進而逐步提高真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運行質量。為盡快引領“新”企業走上正軌,進駐人員更是付出百倍努力,時時盯靠生產現場、維持發貨秩序、理順賬目、做好後勤服務……
“進駐第一家企業是最辛苦的時候。進駐人員吃住在公司,最長30多天沒回家,沒白沒黑的加班更是成了‘家常便飯’,但他們沒有一句怨言,也從沒跟公司要過特殊待遇。”李慶文說,艱辛的付出終究換來了回報,2個月內後,第一家“新”企業的磨機每小時產量提高近10噸,水泥電耗降低2度……
“雖然忙,但是大家幹的很有激情,盡管累,可是我們心裏卻很高興。”到現在依然奮站在“輕資產第一線”的翟純寧,回想起第一家委托加工企業迎來的首個產銷“高峰”時,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當時,在他們的努力下,該企業創出了投產以來日產水泥4000噸,月產8萬噸的曆史最高紀錄。
一步一步的成功,堅定了該公司實施“輕資產”商業模式創新的信心。兩年內,該公司大幹快上、迅速發展。2012年對淄博兩家水泥企業實施“輕資產”運營,委托加工水泥達到147萬噸。2014年,該公司又先後成功進駐3家水泥粉磨站,產能進一步擴增。內部消耗熟料達到了50%。實施“輕資產”商業模式創新使該公司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還為該公司帶了諸多榮譽。“全國建材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一等獎”、“山東省國有企業十大創新模式之一”、“山東省煤炭經濟研究成果一等獎”……其中,全國建材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該公司是淄博市唯一一家獲獎的建材企業。這些重份量的榮譽,再次表明該公司實施“輕資產”商業模式創新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功。
“靠順境發展成就不了企業。越是麵臨艱難的局麵,我們越要堅定信心、團結一致、攻堅破難。今後,我們將加快發展步伐,推動發展壯大,走到同行業的前列。”該公司總經理李慶文滿是信心的勾畫出一幅企業未來的發展藍圖。
東華水泥: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