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傑:海浪滔滔風滿襟
兩個甲午輪回前,一場海戰在本該平靜的海麵上打響。海風蕭蕭似不屈將軍不甘戰敗的怒號,充斥這整個太平洋,是的,這就是十九世紀末期的黃海海戰,史稱中日甲午戰爭。當我盯著屏幕,看到那群誓死保衛製海權而不願投降,炸船殉國的將士們時,不得不承認,甲午戰爭,我們敗得很慘。
由於滿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與政府的閉關鎖國,本是處於四千年世界上的超級國家的泱泱中國竟被日本政府扼住咽喉。我認為一個上層領導沒有高瞻遠矚的目光、無法洞察時局的風雲變化,那這個國家也隻會目光短淺、傲慢無知。像慈禧太後為壽誕而裁減軍費,李鴻章的膽小怕事為保船而停留在威海衛最終導致了船毀人亡的慘劇。
再仔細想一下,甲午戰爭的失敗,大部分人都同意時清政府的腐敗,軍隊裝備亂,軍隊訓練水平低、戰鬥力弱,可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是,在這封建牢籠下那庸俗迂腐的國民思想。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全國國民都為海軍籌集資金購買裝備,即使是在最窮的地方都有國旗飄揚,而我們的人民在旅順大屠殺的時候竟無一人反抗,這的確使我們深思。還有戰後日本將定遠海艦打撈起來,作為戰利品送回日本,利用定遠艦身的材料做了一棟房子取名定遠館,殘酷的彈孔見證著當年的曆史,也不斷訴說著哀痛。看到這裏時,心裏不自覺的沉重了起來,甲午戰敗後,麵對日本伊藤博文的咄咄逼人,腐朽的李鴻忠簽訂了既賠款又割地的喪國辱權《馬關條約》,錄音機裏伊藤博文與李鴻章的對話的確詮釋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
雖然之後又開展了一係列的運動,維新,五四,辛亥革命,中國打敗日本侵略成立新中國,一步步地邁向強大,但卻掩蓋不了一百二十年前中國步履蹣跚的足跡,那是流著鮮血的印記。
一百二十多年,所少人,淡忘了那段曆史,又有多少人銘記著那個時刻,作為一名大學生,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學好自己的專業,不斷豐富自己的資曆,即使不能做到為國家建設獻上一份力,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庸俗做為而使國家的文明滯後。當看到如今一些隻知玩樂的人,不免又多了一絲傷感,那些忘卻曆史的人,又怎能被曆史記住?
《天演論》中講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海上的戰爭是一扇門,敗了就推開中國的大門,關上了滿清統治者做的不朽天朝的美夢。
致遠艦鳴著長笛,致遠——到達遠方是希望走的更遠,我們能做的便是銘記曆史勿忘國恥,警鍾長鳴,奮發圖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