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歌:靜墨有香
坐在圖書館的自習室,靠著窗戶,窗外環繞著鏡湖,時不時幾隻關雎在河中嬉戲的聲音驚擾了沉思中的靜謐,朦朧的眼神隻能在窗外尋找著著陸點。
又是畢業季,看著窗外競相開放的花,目送著拿著照相機四處留念的學子,想起一組照片,身著白色禮服的一排女生依著圖書館欄杆笑靨如花,男士們紳士般地居於兩旁,他們正在為這個神聖的地方留下最後的記憶了。我不能夠完全體會到他們的心情,隻想起了《葬花吟》中的兩句“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明日的離愁暫且留給明日吧。
離校的學姐發來消息說她想念礦大的每一寸土地。我說想念圖書館的每一縷陽光。
圖書館是礦大的靈魂之所係,是我安身立命之所。每天早晨伴隨著“親愛的讀者早上好”這樣貼心的問候走進圖書館,走向自己臨窗的位置,選擇臨窗而坐,因為陽光很活潑,視野很開闊。
冬日裏,鏡湖上總是結著薄薄的一層冰,浮冰在風的張力中蠢蠢欲動,可無奈擺脫不了厚重的身體和束縛自身的岸,隻能聽天由命在水中蕩漾,就連這種蕩漾也經常是帶有一種調皮的美感。
徐州的多霧注定總有一天製造出朦朦仙境的迷離感,透著窗戶遠遠的看見遠處煙雨朦朧的雲龍山,披著一層薄妝。“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山水環繞的圖書館,有時帶著少女的靜美,有時也藏著孩子般的稚氣。尤其是在拉開窗簾的那一刻。
陽光是一個調皮的孩子,輕易不肯向人鞠躬致意,每次坐在靠窗的位子上,絲絲縷縷的陽光溫暖著身邊的空氣,聽著沙沙的書寫聲,揣測著不同的呼吸聲中的情境,我一直在讚歎生命的美好。
圖書館之所以獨特因為一種味道,那種味道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是一種不可調製、不可複製的精神潤滑劑;那種味道也是不同知識,不同材質東西的混合物,可是混合的天衣無縫,正好符合黃金分割。書架、桌椅、還有書籍每一個細胞中都氤氳著這種味道。
站在書架前,習慣地拿起一本書,細細咀嚼,或癡笑、或囈語、或凝眉,那都是我與書之間的秘密。墨香總會激起我啃食的樂趣。圖書館的桌椅是朱色木料材質的,習慣性的用手在桌子上摩挲,一種肌膚相觸的光滑滾便全身,木頭是有質感的,不像塑料材質那樣單薄,那樣輕飄,有的是生命中的質感,我會感受到那棵樹的呼吸,他是經過了怎樣的曆練才能享受這與書共處的時光?他自然不會應我。
打量著椅子的質地,生命的周期不會低於十年。突然把這樣的“藝術品”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樣的句子聯係起來。樹長了多少年我並無定論,而百年對於樹人的圖書館來說不過是微不足道,任何一所高校失去了圖書館就失去了靈魂,所以我們圖書館的存在應該是永恒的。有一天,我們一屆屆的老去,我們曾經停留過過的圖書館還會依然年輕,依然用一份活力來感染更多的讀者,讓從這裏走出去的每一個人都浸染著一種生命的張力,沉澱著曆史的厚重。
散步於每行書架的空隙之中,一整股墨香從四麵散開,書香四散了,木香也四散了。氤氳在這樣的環境中,感覺到淨白的宣紙,散開的墨跡,中國古典的意象美鋪開在我眼前,此刻若要作幅山水畫,定能夠傾吐盡心中情思。
走出圖書館,我依然仰望著“圖書館”三個字,清晰又迷離。想起一年後我也會想奔走於路途中行色匆匆的畢業生一樣離開這個地方,行李箱輪子滾動時和地麵摩擦出來的聲音似乎是在為自己的青春和記憶譜寫最後的葬曲。
也許某年某天,我依然會走進圖書館,摸摸不曾斑駁的桌椅,看看遠處的山,近處的水。我會想起某年某月我們的導師在這裏和我們親切交談。我依然會記起,某年某月我與摯愛一起學習的場景,那時候彼此的一個笑容都是莫大的動力。我依舊不會忘記考試複習中圖書館中的擁擠……還有很多的記憶,數不清,寫不盡。
如果有一個平台可以承載全部的記憶,那麼我該感覺到幸福。至少在歲月離去之後留著一份無關歲月的記憶。雖說回憶是衰老的開始,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麵前,自我拯救僅僅是個象征,但是我還是在做最後的掙紮——珍惜與圖書館共在的時光。
一寸土地,一種眷戀;一張照片,一份紀念;一位老師,一些成長;幾位閨蜜,幾絲笑容……這些鐫刻於心底的畫麵,即使曆經歲月侵蝕,會依然清晰。中國礦大,是我的家。不論走多遠,你都是我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