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祖波:最是故鄉年味濃
最是故鄉年味濃
年,是中國人的習俗;有了年,我們則懂得了情感;
年,是親人們的期盼,有了年,我們就可彼此團圓;
年,是遊子們的感歎,有了年,我們卻淚流於滿麵;
年,是中國人的特有節日,其中的味道早已流進了我們的血液中、骨髓裏。
要知道,不是中國人,對於傳統新年是無法讀懂的、無法理解深層含義的。
這些年為了工作追求,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珍惜彼此友情,一直是離家在外漂泊著。工作中總是那樣的繁忙,做事時步履也是那樣的匆匆。就這樣,伴隨繁忙的工作,日子於人的指縫裏如白駒過隙一般飛快的溜走了。可是好在上天是公平的,時間長度是公平的,我們以過年作為節點,進行年度盤點和新年期待。
這不,若不是過年,我哪裏還會有時間獨自一人靜靜的坐下來,去品味回想年的話題呢?我低頭深思,仔細回想,陷入到了回憶裏,探尋到了久違了的情感中。我看到了那些年我和父親貼對聯的場景、全家人有說有笑吃團圓飯的畫麵。
(一)一大早,飯都顧不得吃飽,滿心想著幫父親貼喜慶的春聯
或許老家處於魯南地區,緊靠孔孟聖地南側,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響的緣故吧。我始終覺得老家貼春聯的文化之道相當多。要知道在老家貼春聯可是一件極為重要的活動,這活兒是一件相當有學問的事情,貼春聯貼出的是農家人世代流傳堅守下來的處事理念、做人原則;貼春聯貼出的是農家人對時光流逝的慨歎、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祈盼;貼春聯貼出的農家人對國家政策的解讀和讚頌、近段時間各類社會現象的觀點評價。
大約臘月二十三開始,春聯的事父親就開始忙活起來了,他一大早就去大集上買來紅紅的對聯紙、買來一大瓶墨汁、挑選幾根他認為很是不錯的毛筆,回到家匆匆吃過飯,就立刻忙活起來了。因為那個時候,我是放假期間,我自然會被分配任務,做父親的幫手。我的活主要是掃屋子,把屋子裏的雜物和灰土全部清掃的幹幹淨淨。然後就是把家裏的八仙桌擦幹淨,把大紅紅的紙鋪到桌子上,按照父親的要求把紙張裁成各種不同尺寸的條狀。最後父親便鄭重上陣,把自己研磨好的墨汁倒在硯台裏,用毛筆沾墨汁,左右擺動、轉圈晃動,於是父親開始寫他最擅長的楷書。他上聯寫到“忠厚傳家遠”下聯寫到“詩書繼世長”橫批寫到“德義崇文”四個大字。我立即小心翼翼的拿到地上整齊鋪開,大約晾曬一刻鍾的樣子,字跡固定的很好。於是父親很是高興的再寫第二副、第三幅、第四副對聯,直到寫完所有的雙春聯。父親最後再縱向寫一些吉祥語,比如貼在水缸上的“蒼龍引進”貼在院子裏的“滿園春光”貼在大門口牆體上或樹幹上的“出門見喜”貼在堂屋正廳北牆上的“吉星高照”貼在羊圈門上的“六畜興旺”貼在床頭上的“身體健康”等等祝福吉祥的單春聯。
直到除夕早上,我和弟弟在父親帶領下,我們開始高興的貼春聯。首先母親弄了一些麵粉並加了一些水,在鍋裏用碳火熬一下,這叫做“打漿糊”我們便用這種漿糊沾到春聯反麵上再貼到門上。當然貼春聯代表的是辭舊迎新,貼春聯前祖父要帶著我們全家先到祖墳上燒上三炷香,燃放一些鞭炮,念叨幾句後,便全家回家,再燃放一次鞭炮方可貼春聯。念叨什麼呢?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在請先人回家過年。盡管方式存在迷信色彩,但對祖先親人的懷念之情還是非常可取的。貼春聯講究的是順序,首先要張貼灶王爺的神像貼畫於廚房,這算作安家。老家人認為灶君主管天下夥食,是一家之主,能夠保證吃飯活命同時還能保佑一家人工作順利和身體健康。然後再去貼大門門神,左邊大門張貼秦瓊畫像、右邊大門張貼尉遲恭畫像。畫像二位武將虎背熊腰、鼻直口方、二目圓睜、那山東濟南響馬他秦瓊手拿雙鐧、保國忠臣尉遲恭手持金鞭,好一派威風凜凜,好一派殺氣騰騰。父親總是說這兩位高手是大唐開國猛將,如此看門,豈能不放心?最後開始貼大門對聯,再貼院子外門對聯,最後貼內屋門口對聯。
貼完後,我們很是高興。父親總會領著我們兄弟兩個一處處讀一遍還頗為得意的向我們講解裏麵的意思。此刻母親則調侃的說“天底下那嘴和那手長在自己的身上,那還不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說的好是好,寫的也很對,但還是要彎腰伸手去實幹,這樣才好。要知道,肯流汗水才能澆來田野千年綠啊”父親則說“寫春聯就是一種祝願,是表達一種美好心願,也是練練筆,過年的活動嘛!”
當然老家貼對聯起初都是家家寫春聯,不會寫或字體寫不好的就要說幾句好話拿包香煙去找人寫。有很多人也找過父親寫春聯,可到頭來香煙少之又少。父親不收鄉親們的煙,母親卻時常埋怨。父親,卻有些生氣的說“嚷嚷什麼,你們婦女就是頭發長見識短,究竟懂什麼?讓您寫是看得起你,煙重要還是情義長遠?過年本就圖個喜慶”母親也不再回答。再到後來,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印刷好的五顏六色的春聯,起初父親是抵製的。說這麼花花綠綠,一點不整潔、不嚴肅。再後來父親那代人已經已過知天命的年齡,眼睛花了些,手也顫抖了,對聯就不寫了,便買春聯了。可是父親從那開始,對於每年買的春聯貼上就完事了,再也沒給我和弟弟講解這些吉祥雅句。
當然,在老家是相當重視春聯內容的。大年初一的時候,男人們成群結隊拜年,走到人家門口便講對聯齊聲高聲讀了起來,家裏人一聽男主人便快步走到門口迎接,說到“不值得讀的,不值得讀的,獻醜了”記得一年,一家張姓人家,大門上貼的春聯,這樣寫道“新社會新當家,男人掙錢女人花,我交權啦”惹得全村人哈哈大笑,頗有幽默。可是這些年,尤其是青年人對於毛筆書法已經不會寫了,春聯都是張貼印刷的了,也沒有大年初一看春聯內容的了。初一拜年,隻是磕個頭,寒暄幾句,抽支煙轉身就走了。
另外,因為青年人沒有細心,很多時候過年貼春聯都買了重複的對聯貼上了,也不在意了;以往大門兩邊講究上位和下位,上位貼的對聯最後一個漢字多降聲,下位貼的對聯最後一個漢字多揚聲或平聲,如果春聯貼錯了,那可就惹來了笑話。如今,貼春聯隻是必須做的事情,有這麼個意識就算了。
(二)全家老少,有說有笑吃年夜飯,舉杯共迎新年,多麼的暖意融融
想到團圓飯,首先想到的是母親,她是最辛苦的人、最費心的人。平時大家忙忙碌碌,親人間有些奔波各地很少能夠團聚。而農曆新年則是最好的歡聚時刻,如果可以,是務必要趕回家裏過年的。這是中國人的情感,是濃於血液裏的理念。兒女孫輩人都回家了,老人們看著熟悉的麵孔,彼此間有說有笑,是最開心幸福的事情。正如春晚劉德華唱到的《回家的路》一歌一樣,徹底說出了大家共同的心願,唱出了大家心中的情感,尤其是過年未回家人群的遺憾。
為了準備這頓豐盛的年夜團圓飯,母親可是卯足了勁,全力以赴。提前五六天就開始殺雞、殺魚、燉豬肉、買青菜、配酌料,忙的滿身大汗。還親手用豆油煎炸了肉丸子、魚丸子給我們小孩子吃。母親在廚房裏忙的團團轉,我和弟弟卻很是口水直流,不斷的問母親再過幾天就是年了。因為我們知道這些美味大餐到年了就可以吃。母親很是慈祥,早就揣摩透了我和弟弟的心事。拿起菜刀給我們割下幾塊豬頭肉,放到我們嘴裏。此刻弟弟還不罷休,指著魚缸裏醃製的鯉魚問道“這個缸裏怎麼這麼多魚,那條小魚過年也吃嗎?”母親笑笑不說話,可是意想不到的是,盡管那不到年,可那天母親就破例給我們用菠菜和粉條燉了一條鯉魚讓我們吃,以提前解解饞。
最重要的時刻除夕夜來了,廚房裏隻聽得盤子聲、切菜聲、水流聲、炒菜聲吱吱不斷,好不熱鬧。我和弟弟幸福極了,感覺是最幸福的孩子。隻見得做好的菜一盤盤的端到桌子上,我們圍著桌子跳了起來。二伯家的妹妹圍著桌子一遍遍的轉圈,隻是問奶奶這些菜是什麼菜。奶奶也耐心的告訴孫女,是什麼菜。可是奶奶卻用小碗單獨盛出一些菜提前給我和弟弟品嚐一下,卻並沒有給我的妹妹。二娘看見後,就向奶奶提意見,笑著說奶奶不能重男輕女,要一碗水端平才行呦!此時奶奶也是很機靈,說“不要著急,我最疼孫女了,最好的菜在後麵呢,我會留出給我孫女吃的”二娘也就不說話。至於最後什麼菜,大家都喝了酒,又說又笑,早已不注意了。吃飯的時候,祖父帶領全家向祖先敬酒,燃放鞭炮,點燃香燭。然後我們按輩分以此互相向長輩敬酒,一邊喝酒一邊吃菜。在沒有聽說可樂或果汁的年代,我們小孩子卻喝玻璃瓶裝的普通汽水。母親買上一大捆大約二十瓶,提前放到家裏。父親對買汽水去不滿意,認為是浪費錢,喝汽水對小孩身體不好,說是汽水裏加了什麼喝多了容易拉肚子的料。母親卻總是說過年了,孩子們跟我們過的也不容易,給他們喝點吧。
酒席上,嬸娘母親們談一年來的家庭瑣事,男人們所國家大事和祖先往事以及新年計劃。這些大人吃飯總是很慢,喝口酒吃幾口菜,把筷子放的整整齊齊,再說話。最好的就是我們孩子們,什麼不說。大口喝汽水,不停的吃青菜、吃涼拌、吃雞魚肉,不一會肚子鼓鼓的。然後立即拿起一掛掛的鞭炮,在院子裏、在屋頂上、在樹林間、在胡同處燃放。有的夥伴為了逞能,把鞭炮放在手裏點燃後直接扔出去,如果扔得慢就可以把手炸傷,手指內麵裏流膿;還有的鞭炮點燃後亂扔,直接扔到了玉米秸稈裏,瞬間熊熊大火,全村來救火,霎時驚慌。這孩子肯定年是過不好了,代之而來的是被父親一頓狠打,哭聲哭的很遠。
轉眼間,我也成家立業,做了父親,有了善解人意的妻子,漂亮活潑的兒子。盡管工作和定居之地距離故鄉老家並不是太遠,坐汽車也就不到四個小時的路程。可是由於工作值班原因,連續兩年沒有回家了,沒有感受濃濃的年味和親情了。連續兩年,也沒有給父母磕個頭拜個年了,隻是年前給父母寄了錢。我這做兒子的總覺得很是遺憾,總以為事情辦得不是很圓滿。
另外隨著如今經濟收入的提高和市場物資供應的充裕,平日裏吃魚和肉也不是什麼難事,更不是什麼奢望。今年過年,我們三口之家也包了水餃,吵了四個菜,但並不是覺得有很熱鬧、很期待的感覺。盡管提前給父母通了電話,說清了不能回家過年的原因。父母也說不要緊的,要處處以工作為重,什麼過不過年?平時有空回家就算了。我想到今年過年又不回家了,什麼平時回家就算了?除夕夜,這親情之夜,團圓之夜,我畢竟沒回家,沒有和父母一起過年,這畢竟是真的吧?畢竟不能否認吧?父母畢竟是遺憾吧?此刻我越想越內心發堵,眼淚滴滴的流下來。妻子把燉好的魚端上來,看見我哭了,問我怎麼了?我說沒事。幸好劉德華《回家的路》正演唱著,我說聽歌聽哭了。妻子調侃道“小萬同誌,你想你爹娘了吧?可真是大孝子啊!”我則不停的吃起菜來,啥話也沒說。
哦,新年!故鄉裏的新年!年味是如此的濃!(作者:萬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