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顥礫:老兵不死,精神永存
為何人世的輪回離散永不會泯滅,或許是人的某種精神在流傳,而在我的內心裏這流傳也帶著眼淚與傷痕。就在今年的年初,一個寒冬臘月天,我的爺爺靜靜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我們……
伴著憂傷的佛教的誦經聲,我和我的親人都在默默地悲傷。幾聲巨響的送別禮炮,父親說:“老爺子又跟隨彭德懷的部隊在另一個世界打天下了。”
曾經,在家裏我最尊敬的人就是我親愛的爺爺,一位抗美援朝老兵。我小時,爺爺自豪的跟我講述他的故事。“那時候,我16歲參軍入伍,嘿,為什麼16歲呢?不是18歲,那時候隻有18歲成人後才可以參軍。我就講‘再過兩年我不就18歲了嗎?’好,馬上那個填表員就把我的名字寫了上去。”就這樣,在爺爺的執著下,加入了部隊,隨後在部隊因各項成績優秀被選去當地的軍政大學讀書。畢業後被分配到當地部隊當任連隊文書一職即文職副連長級別。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爺爺這支部隊有幸被選上。全軍80萬餘人跨過鴨綠江開始了抗美援朝戰爭。因為爺爺任文職被分配到後勤部門管理後勤服務。爺爺記得清楚冬裝是加棉絮的棉質服,輕便而暖和但打濕後很難幹,顏色有橄欖綠也有土黃色,帽子是皮毛與軟毛還有護耳,鞋多是黃白膠鞋,夏裝就是白襯衣(也會當在冬裝的棉絮),還有就是部分繳獲的國民黨兵軍裝。當時好的一點就是士兵與軍官的衣服基本一致。爺爺說,這場戰爭很殘酷,雙方都死傷慘重,我們的武器及其他裝備不及對方,但我們打得很頑強,很堅定。可以說當時我國在很多方麵都還很落後,但人心十分的齊,就憑著必勝的信念勇敢拚搏拚出的勝利。
轉眼間,已物是人非,老人家已駕鶴先去。他留給我們的印象是頑強、堅強、堅定。爺爺雖然腿腳不好但就是不想讓別人(包括我們)攙扶著走,總要一個人來,這是向我們證明我們他是一名軍人,有鋼鐵般的意誌。平時喜歡看電視新聞關心國家大事,還會去外麵買書,很多書。老人家曾對我奶奶說:“我走了後把那一箱子書給孫子。”如今他走了,我看著這堆書,都是全新的,就是叫我好好讀書,好好學習。4月5號,今天是清明節,孫子遠在他鄉不能回家為您掃墓,就是學校寫下此文緬懷您老人家。
老兵走了,新兵還會來,且精神會永遠流傳,永不凋零。當年,老兵們保家衛國為如今的和平付出了鮮血甚至生命,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我的爺爺離開了我,我悲痛了好幾個月,也哭過,也有含著淚水。現在我深深的明白爺爺留給我書的意思,是叫我好好讀書將來為家族爭光,為國家做出一份貢獻。頑強、堅強、堅定,這三個詞,我應該一生去學習。在此清明期間,我希望能與大家共勉,緬懷先人,同時也激勵自己發憤圖強,不辜負曾經為我們付出過的先人,肩負起自己的責任不讓他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