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尚明:我來到了韶山衝
我來到了韶山衝
■ 丁尚明
在歲月的版圖上,我的足跡踏遍祖國的許多地方。在北疆遮天蔽日的白樺林裏,我忘情地與皚皚冰雪親昵纏綿。跨過如虹的鬆花江大橋,佇立在風光旖旎的太陽島上,靜靜重溫記憶深處那首鄭緒嵐的《太陽島上》,心依然感到愜意而舒暢:明媚的夏日裏天空多麼晴朗,美麗的太陽島多麼令人神往。帶著垂釣的魚竿,帶著露營的篷帳,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
我曾醉心於南國的青山綠水,徜徉水韻的江南,泛舟美麗的西子湖上,品一杯清香的龍井,望雷峰夕照,觀蘇堤春曉,賞柳浪聞鶯,整個身心便融入了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景致裏。信步曲徑通幽的街巷,登臨水榭亭台,我在煙雨織就的紗幔裏穿行,任這任性而多情的江南煙雨,恣意地把我這北方漢子幹渴的心田澆灌……我曾登上過遠航的戰艦,隨年輕的水兵一起巡邏在祖國的萬裏海疆,我也曾馳騁在遼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信馬由韁、策馬揚鞭,盡情領略遊牧民族的粗獷與慓悍……
逝者如斯,平靜之餘心依然隱隱被一種莫名的愁緒所撕咬,總感到夙願未了。記得,我孩提時代走進學堂的第一課便是“毛主席萬歲”,知道了毛澤東是人民的偉大領袖偉大統帥偉大舵手,知道了韶山衝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誕生地。也就是從那時起,毛澤東便成了除父母之外,我感覺最親近的人,而韶山衝則成了除生我養我的故鄉外,唯一令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地方! 何時才能踏上韶山衝的土地,何時能到偉人的故鄉走一走看一看,自然成了我夢寐以求的夢想!
這一年的初春時節,天空依然寒意甚濃,而我多年的夙願即將實現,我倍感溫暖,熱血沸騰,我懷揣一顆虔誠而景仰的心一路南行,我終於走近了韶山,投入到韶山衝的懷抱。
韶山不愧是鍾靈毓秀、靈氣所寵的所在。“韶”乃虞舜時樂名,《書·益稷》曰:簫韶九成,引鳳來儀。據史載:韶山因舜南巡時,奏韶樂於此而得名。韶峰為韶山的最高峰,巍峨雄峻,撐天立地,以“倒海翻江卷巨瀾,刺破青天鍔未殘”之勢,撲壓群山,秀曄天顏。在距韶山市西約4公裏處,有一個群山環繞的盆地。由山間溪流彙成的韶河,汩汩地從東北端的青年庫裏流出。從古至今,民間留傳著這樣讚美韶山風水的詩句:“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蟠在此間。靈秀聚鍾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
舉目四望,整個韶山覆蓋著鬱鬱蔥蔥的蒼鬆翠竹,山下的農田星羅棋布、成方成塊。農田裏碧波蕩漾,菽浪翻卷,那金燦燦隨風搖曳的油菜花兒,香飄四溢、蜂鳴蝶舞。田間勞作的人們,傳唱著令人似懂非懂的古老歌謠。
韶山衝就坐落在這群山環繞間的盆地上。大約穿過十幾分鍾的幽深林道,兩泓池塘和具有典型湖湘特色的農家庭院盡收眼底,這裏便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誕生地――韶山衝上屋場。
上屋場裏十幾間黃泥壘成的茅草屋,坐南向北,院內土牆黑瓦各室連通,生活、起居顯得尋常又方便,讓人體味到一種中國式的農家生活。居室、廳堂、廚房顯得古樸而凝重,竹椅、鋤犁、桐油燈看上去親切而自然。院落前碧水清波,荷葉田田;茅屋後鳥語花香、青鬆翠竹。那茅屋前的池塘青荷,分明孕育了毛澤東的畢生清廉,屋後的青鬆翠竹,鍛造了他威武不屈的剛毅,巍峨的韶峰則賦予了他偉大的人格。徜徉在上屋場,我仿佛看到了少年毛澤東在荷塘裏,雲水激蕩,浪遏飛舟的英姿,看到一個翩翩少年揮毫書寫“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的情景。
上屋場自然是韶山的魂之所在,駐足這片神奇的土地,渾身頓覺陡增英氣,心境是那樣的激蕩和遼闊。不覺間,天空中淅淅瀝瀝地飄起了細雨,輕柔的雨滴飛濺到荷塘裏,也打濕了荷塘邊彎曲的小路。雨水澆不滅遊人的熱情,大家依然井然有序地排著長隊,等待著走進偉人誕生、棲息的茅屋,等待著追憶一代偉人毛澤東成長的軌跡。
公元1893年12月26日,一代偉人毛澤東便誕生在這個不起眼的山坳裏。誰也未曾料到,幾十年後,因為有了毛澤東,災難深重的舊中國才徹底改換了容顏,飽受屈辱的中華民族才挺直了脊梁。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寫下一首《贈父詩》: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從此,他決心徹底與父輩的生活決裂,勇敢地衝破家庭的束縛,離開了閉塞落後的韶山衝。1911年春,毛澤東來到長沙,他走進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揭開了他畢生奮鬥生涯的嶄新一頁。1913年春,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次年春並入湖南一師。毛澤東懷著救國救民、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抱負,走上了漫長而曲折的革命道路。
毛澤東故居正屋前端設有毛氏宗族靈位,向裏走過了毛澤東父母的臥室,便是少年毛澤東的居室。這裏擺著一張陳舊的木床,床上麵撐著質地極差的粗糙紋帳。一張破舊的書桌上,擺放著簡陋的桐油燈,汙淖的土牆上,懸掛著幾幅早已泛黃的毛澤東和親人的合影。觸景生情,你一定能想象到,當年年少的毛澤東在勞動之餘是怎樣的挑燈夜讀、刻苦學習;你能想象到,年輕的毛澤東在1925年回鄉怎樣領導農民運動,建立起我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你能想象到,在韶山一批又一批革命群眾,前仆後繼、英勇鬥爭,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凱歌。在韶山這塊隻有21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先後有1598人在曆次革命鬥爭中犧牲,僅毛澤東一家就有六位親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從這裏走出的毛澤東,以超凡的雄才偉略和過人的膽識,和他的戰友們一道,在他親手締造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扭轉著中國革命的乾坤,拯救著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民。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衝。他一會兒在房間踱步,一會兒躺下沉思,一會兒又隔窗凝望。故鄉的青山依在,隻是物是人非,回首幾十年的往事,這位歸來的遊子思緒萬千、百感交集,當晚揮毫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篇《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這首表達毛澤東真情實感的光輝詩篇,蘊含了幾多滄桑,幾多感慨,幾多對故鄉人民的讚美和對新中國美好未來的憧憬與期盼!
毛澤東故居的不遠處便是韶山廣場,廣場原是毛家祠堂前麵的一片開闊地,1993年毛澤東誕辰百年之際,這裏才辟為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銅像。銅像是按開國大典上毛澤東的形象設計,高6米,紅花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銅像重3.7噸。基座上鐫刻著“毛澤東同誌”五個金光閃爍的大字。銅像坐西南、朝東北,毛澤東雙手緊握書卷,身著中山裝的身軀挺拔而偉岸,他左胸前掛著“主席證”,神采奕奕,雙眼炯炯,微露笑容。瞻仰著偉人雄姿的遊人,無不感受著人民領袖的風采和奮勇向前的力量,耳畔無不回響那震驚人寰的錚錚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於今天成立啦!
銅像前,那些來自天南地北、不同膚色的男女老幼,或敬獻花籃,或鞠躬作揖,或磕頭跪拜,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一代偉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崇敬與懷念。廣場上遊人越聚越多,這時,一個胸前掛滿獎章、身穿老式軍裝的老者,眼含熱淚用沙啞的、顫微微聲音唱起了那首響徹神州大地的頌歌:“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循著老者的歌聲,引亢高歌的人越來越多。我也情不自禁地亮開了嗓門,加入到歌唱的隊伍。那歌聲在巍巍韶峰間回蕩,我熱血賁張,眼裏噙滿淚水。
的確,沒有毛澤東,韶山這100多年的曆史就不會那麼輝煌,也不可能被世人所關注。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舊中國的曆史就不會改寫,中華民族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從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提出農村包圍城市奪取政權、抗日戰爭時期的論持久戰到解放戰爭時期內線與外線作戰理論,戰爭的實踐一再表明,毛澤東的確是一個軍事天才,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膽略。毛澤東也是一位才華橫溢、大氣磅礴的詩人,他既有“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的從容與不迫,又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傲氣與豪邁,其才華和造詣無不令世人驚歎。他的高瞻遠矚、雄才偉略、非凡膽識,以及識人、用人和對於事物的看法、03manbetx ,均有著無人能及的先見之明。
一陣霏霏細雨過後,整個韶山便沉浸在雲蒸霞蔚中,韶峰摯天,彩霞烘裹,儼如一幅壯美的水彩畫。斯人雖去,秀挹天顏,光照寰宇的韶山衝,依然張開寬廣博大的胸懷,熱情地擁抱著一批又一批來自天南地北的客人……
短暫的行程結束了,我沐浴在和煦的春風中,一步三回首地凝望著這片英雄的土地,追憶著關於偉人的一個又一個神奇傳說!
(2015年3月3日寫於黃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