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攀比”
傍晚,太陽在薄薄的雲層中漸漸下落,它把柔和的餘暉輕輕地灑在湖麵上,儼然一幅美麗的圖畫。湖邊的小路上,不時傳來陣陣歡快的笑聲。她們是山東能源臨礦集團王樓煤礦職工家屬,晚飯後三五成群到湖邊散步已經是她們多年來的習慣了。
“小李,怎麼了,看你那麼不高興,出什麼事了,是不是這月的獎金又沒有啊?”看到小李獨自站在橋邊悶悶不樂的樣子,大家都跑過來詢問究竟。
“唉,別提了,都兩個月了,一次獎金都沒領到,我們家那位總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讓我每天為他擔心。”此時的小李已經委屈地掉下了眼淚。
熱心腸的王阿姨看不下去了:“小李,我知道你家長貴脾氣不好,但工作上的事可不是小事呀,他這樣下去很危險的,你得想想辦法啊。”
“我何嚐不想啊,可是念叨多了,他就嫌煩,現在回家除了吃飯、哄孩子,什麼事都不願意跟我說。”小李更委屈了。
“咱們這個小區裏雖然都來自外地,大家夥在一起不僅是鄰居,更像親人。現在小王工作麻痹大意,態度還不好,咱們一起教育教育他,不能讓他出事啊。”
“對對對,咱們去做思想工作,看看小王到底怎麼想的。”
晚上7點,王長貴回到家。一進門,驚訝地看到客廳裏坐了一屋子人。他前腳剛踏進門,王阿姨就關心的問道:“小王啊,今天工作怎麼樣,沒有違章吧。”王長貴知道來者不善,便低下頭,不再說話。
王阿姨耐心的詢問事情緣由。原來,他們剛剛滿月的孩子隻有媳婦一個人照顧,而父母又遠在老家,不能時常陪在他們身邊。每每想到這些,小王感到很內疚,思想壓力很大,在井下工作時不能集中精力,要麼走神、要麼違章。作為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這些話不願跟媳婦講,怕她受累,隻能自己默默地扛著。
王阿姨和家屬們得知情況後,體會到了小王的難處,同時對他工作中的懈怠心理進行了引導和教育。
王阿姨提議:“小王,我們孩子大了,都在外上學,平時在家也沒啥事,如果不嫌棄,你這次休班回老家把父母接過來,我們這些嫂子們輪流幫忙照顧,這樣你就能安心工作了。”
“那可怎麼好,太麻煩你們了。”王長貴開心地笑了。
“俗話說的好,遠親不如近鄰,大家住在一個小區,能互相幫助就幫助嘛。”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勸說。
據了解,王樓煤礦為充分發揮職工家屬在礦井安全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激發職工家屬關心並積極參與礦井安全工作,該礦和采掘工區的職工簽訂了《夫妻安全公約》,由每戶繳納一定數額的家屬協管安全抵押金,並以妻子姓名建立起“家屬協管安全基金賬戶”。賬戶實行月度考核,每季度兌現一次。每逢季度末,職工家屬的手機上便會收到女工家屬協管會發來的溫馨提示短信,上麵寫著自己本季度安全基金賬戶獎勵金額或處罰金額,及時了解到丈夫本季度安全生產情況。
自從小王的父母接過來之後,小王在工作中再也沒有負擔了,他不僅積極參加區隊開展的安全活動,還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優秀。
“你看,‘您的安全協管基金獎勵人民幣300元’,長貴這個季度沒有違章,安全工作很到位啊!”喜出望外的小李拿著手機一邊念著短信內容一邊向小區的嫂子們炫耀著。
以前,家屬們在一起總是比誰的丈夫賺的錢多,總是對著短信看協管基金發來多少獎金。經過這件事,小區裏的家屬們都在比誰的丈夫違章少,誰更體貼和關愛丈夫,誰更和睦友鄰。(李盟蒙 鄭天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