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春 訪 柴 裏 礦 ——山東龍口礦業集團北皂煤礦赴柴裏煤礦對標學習紀實

作者:李斌 劉世斌 2015-03-25 10:42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春 訪 柴 裏 礦

——山東龍口礦業集團北皂煤礦赴柴裏煤礦對標學習紀實

通訊員:李斌 劉世斌

觀人長方曉己之短,知不足而後自奮起。近期,山東能源龍口礦業集團礦把對標先進、學習先進、趕超先進作為“四新”形勢任務教育的重要內容,迅速與強礦率先抓對標學習、率先見行動。趕赴棗礦集團柴裏煤礦開展對標學習。在跟隨對標學習小組深入柴裏煤礦采訪學習的同時,筆者深切感受北皂煤礦在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方麵動實招、辦實事,博采眾長求突破的強勁態勢和美好願景。

風物長宜放眼量,不做“井底之蛙”。開展這次對標學習,對於北皂煤礦定位於幫助企業尋找、確認、跟蹤、學習並超越自己的競爭目標,先行一步進行對標,選準標杆,借鑒經驗,學以致用,取長補短,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進,不斷提升管理效率,從而管理好自己的企業,促進自身的發展。農曆二月二,春分時節。膠東的初春,春寒料峭,節令似乎還沒有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春天。我們一行人踏上了千裏之外的行程。汽車自臨海出發,沿高速公路一路疾馳,向著內陸腹地奔去。

車行漸遠,路途漫漫。筆直平坦的高速公路在車輪的飛速碾壓下,發出細微的、節奏感極強的“刷刷”聲響。一路奔波,盡管難免讓人感到疲倦,但誰也無暇顧及去欣賞車窗外那些零亂的風景。迄今,煤炭十年“黃金期”再次被無情地書寫進了曆史,煤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受到社會和世人的矚目,更成為了煤礦人自身關心、關注和熱議的話題。

汽車一路疾馳,經過數小時的行進,很快駛入魯南地界。隔窗遠眺,大地已是一片草長鶯飛,花紅柳綠,這裏的春天分明要比膠東的春天來得更早一些。沒想到,從膠東到魯南,北皂煤礦與柴裏煤礦也就相距千裏,時令卻相差甚多。

一、初探柴裏礦

如果要尋找柴裏煤礦更明顯區別於其他礦井的地方,我想應該是“家”的濃厚氛圍處處可見。

這裏的礦區麵貌很是幹淨整潔,甚至用“一塵不染”這個詞語來形容並不誇張。礦區柏油路麵上剛灑了水,越發濕潤潔淨。機關樓、生產樓等建築錯落有致,道路兩旁有綠化地帶,裏麵的塔鬆、冬青層次分明,被一片綠色包裹。塌陷地的人工湖沿岸,水麵垂柳拂風輕搖,一片枝繁葉萌,翠色欲滴。花壇內桃花、杏花紅白紛呈,迎春花黃妝點點...... 這不禁讓大家多少有些詫異,原來煤礦竟然能這麼幹淨。

在簡短熱烈的歡迎座談會上,柴裏煤礦礦長徐永和的熱情介紹,使我們對柴裏煤礦有了大致了解:這座礦井始建於1960年,1964年建成投產,曆經三次改製擴建,原煤產量由當初僅年產30萬噸的小礦,提高到現在的年產240萬噸,與北皂煤礦的年產量差不多。

近年來,柴裏煤礦在內部壓力疊加,外部煤炭市場持續下滑的不利形勢下,創新實施了以“嚴管+真愛”、“自覺+製約”為主要內容的“雙加”安全管理文化,通過嚴抓內控機製建設,提出“零廢品、零廢棄、零浪費”的經營管控“三零”理念,深入開展節支降耗、修舊利廢、設備拆解利用、人力資源優化組合等舉措,著力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目前,該礦已經形成一礦三井的格局,發展成為集煤炭生產、洗選銷售、熱電聯產、模具加工、機械設備製造、精密鑄造、油脂化工、固態材料以及國際貿易為一體的綜合企業。

“我們現在在冊職工9800人,職工家屬4.3萬人,占整個西崗鎮人數的一半還多。”徐礦長說。今年4月,礦上年產3.5萬噸精密鑄造項目即將建成投產,到時候又能安置職工子女100餘人,企業也將在新一輪逆勢突圍中贏得主動,持續推進新發展。

時間寶貴,容不得去感觸太多。根據對標工作安排,我們共分地麵和井下兩個小組對柴裏煤礦礦井上下進行現場實地對標。一部分掘進管理人員趕赴井下生產現場;一部分機關科室部門人員深入工廠、車間。

隨著采訪的深入,地麵小組分別沿礦區文化路、和諧大道到該礦企業文化展廳、職工電子閱覽室、工會文體中心、綜采二區、掘進二區、井口安全文化長廊、機電修理廠何偉勞模創新工作室進行了現場參觀學習,大家通過看、學、問、記、比,大家感同身受,該礦的工作亮點也呼之欲出。

二、以小見大 管中窺豹

柴裏煤礦除了礦大人多,另一個多,我想應該是牌子多,安全文化氛圍特別濃厚。整個礦區,無論是樓前樓後、路邊牆壁,還是井口走廊、文化展室、門道兩側,隨處可見有書寫著安全、管理、經營、運動、健康、文化等各式各樣的各種理念的牌子,大小不一,長短不一,顏色不一,內容不一,成為裝扮礦區另一道別致的風景。

在經營管控方麵,柴裏煤礦的經營管理“三二一”三級風險防控體係頗具特點。該礦在經營管理全過程中以整章建製、規範運作、節支降耗、提高效益作為經營管理的工作重點,探索出一條全麵監控、定期監察、即時報送的“三二一”全麵風險防控管理體係,建立三級風險防控,即由礦領導班子對全礦重要科室進行一級防控,由經營礦長對全礦各非煤公司進行二級防控,由礦財務負責人對委派到全礦各單位的財務人員進行三級防控。兩級責任包保是指礦領導班子和礦法務人員對全礦非煤公司實行風險控製責任包保。一套預警網絡是指建立一套覆蓋全礦各重點業務領域的風險預警網絡體係,對“風險源點”提供了事前預防、事中控製、事後補救3條防控路徑,形成了財務監控、審計監督、法律監管的經營管理模式,減少法律糾紛案件的發生。該管理成果榮獲第八屆山東省企業經營管理科學獎優秀成果一等獎,填補了山東省企業法治建設管理創新的空白。

走進掘進二區職工活動室,工作人員介紹了班組安全自主管理的“十權自治管理法”聽起來十分新穎。該礦把安全生產工作都細化分解到了各個崗位、各道工序,即把原來由區隊掌控的組員人事決定權、工休假期審批權、工資收入分配權、區隊參政議政權、危險情況處置權、勞動組織調整權全部下放給班組長,把安全施工建議權、拒絕冒險作業權、班組長履職評議權、班組長違規彈劾權賦予了班組職工,在班組長與職工之間找到了雙向製約的平衡點,形成了有效的責權利監督機製。在長期實踐中,柴裏煤礦探索實施了“三違”過期回收製、現場隱患排查製等一係列與現場生產緊密結合的製度、辦法,徹底改變了以往“三違”屢禁不止、職工主動勞動熱情不高、工程質量不穩定、生產任務落實難、班組長時常“撂挑子”、班組長與職工糾紛不斷等諸多問題,開創了班組建設的新局麵,成為柴裏煤礦安全班組自主管理的一大亮點。

經營管控“三零”理念是這家煤礦“雙基”建設的“重頭戲”。雖然節支降耗、挖潛增效是個老話題,但在柴裏煤礦卻做出了新文章。他們主要是著眼內部資源再挖掘,構建起了廢舊物資回收複用大循環,將礦井自身存在的劣勢變為優勢,實現廢舊物資的“零廢棄、零浪費、零丟失。礦上建立了修舊利廢管理檔案,對修舊利廢進行“流水線”作業,對廢品、舊品進行嚴格篩選,並通過儀器、儀表檢測把好廢舊關,管理好廢舊品。對所有報廢拆解的設備進行了嚴格把關,對能夠修複的重新修複再利用,對無法修複再利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設備,進行重新拆解再利用。同時,還專門建立了設備拆解分庫,分門別類建賬存放。各單位根據需要,優先使用拆解下來的同型號配件,確保每一個零部件都能找到重新利用的價值。

在該礦機修調配廠,我們看到,這裏的車間廠房寬闊明亮,每一項礦用設備、機械都分別歸類齊全。其實,一些開關設備電器廢舊的拆解、循環使用和北皂煤礦並沒什麼兩樣,除了開關引線、喇叭嘴、真空管等配件再利用外,外殼根據外形,同樣切割成了錨杆盤、錨索盤等材料。區別在於他們將切割後的設備殘體,能夠再送到鑄造廠進行鑄造,最終使設備拆解利用率達到了100%。還有他們將舊鋼絲繩截斷、拆開,並焊接成了井下支護用的金屬網、廢舊皮帶加工改製成錨網梯等等,既節省鋼材,又減少了新品投入,實現了廢舊物資的價值最大化。去年,僅此一項,實現創效2000餘萬元。

三、科技“花開” 效益結果

“何偉勞模創新工作室”是柴裏煤礦機電運輸科主任工程師何偉於2012年1月領銜創建。成立兩年來,共完成了170多項科技創新成果,並獲得了16項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近期主要成果有車滾筒防爬繩裝置、絞車連鎖閥限位裝置、運輸絞車鋼絲繩導向注油裝置、折疊式低壓放電棒4項創新發明獲得國家專利。通過創新工作室的平台作用,現在全礦有37個愛鑽研、勤動手的年輕人聚在何偉勞模創新工作室一起搞創新。

技術創新在柴裏煤礦已經不是“一花獨放”,而是“競相開花”。我們還發現不僅“何偉勞模創新工作室”成果顯著,礦上還有“單濤勞模創新工作室”、“宋偉勞模創新工作室”、“趙新華勞模創新工作室”,這些“工作室”分別依靠職工結合工作實際,自發研製研發了數百個簡便實用的技術創新項目,全部應用於各生產領域,解決了很多生產難題,成為推進礦山發展的“助力器”。

不僅如此,有關資料表明,在柴裏煤礦,發明創造沒有局限在技術人員的小圈子,而是通過勞模創新工作室帶動更多一線職工參與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竅門活動。今年以來,該礦共完成“五小”科技創新項目211項,成為企業技術進步和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有益補充。目前柴裏煤礦已建成9個勞模創新工作室,各個工作室下設了創新創效站15個、創新創效崗4個,骨幹成員達到了230多人,覆蓋了9個專業、54個區隊、3000多名職工,構建起從頂層專家到中層骨幹,再到一線職工的“金字塔”型創新體係,接續成為推動礦山發展的“孵化器”。

在 礦區走訪,偶然聽一名工作人員說起這樣一件事情:柴裏煤礦於今年2月28日舉行了特殊崗位技能傳承活動啟動儀式和簽約儀式。重點選取了14個重點崗位、重點工種、重點工藝納入首批技能傳承活動。在全礦範圍內審核了14名首席技師、金藍領、技術大拿作為師傅,精挑細選了26名徒弟作為第一批技能傳承的對象,采取“名師帶徒、一師多徒、簽約保證”的方式,培養一批業務骨幹或技術大拿,將老職工的崗位絕活絕技傳承下來,構建起青年技術員工成長平台,達到技能傳承以效促效的效果。

四、心中有愛 溫暖無限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下午1點時分,早已過了午飯時間,深入井下綜采工作麵對標學習的10名人員才陸續升井。到井下生產現場,要走很遠的路,要通過多個巷道,下井的人員肯定又累又餓。令人不解的是,大家似乎並沒有疲憊樣子,一個個反而精神抖擻。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剛剛在下井口吃了‘工作餐’,有四個小菜,外加煎餅,每人還喝了一杯熱咖啡,現在一點也不餓。”下井對標的人員樂嗬嗬地說。

據了解,柴裏煤礦早些年間就有了井下“工作餐”,在下井口設置了一個長約20米,寬3米的就餐點,裏麵擺設了桌子、凳子,儼然就是一個“小飯館”,主要供下井人員稍加休息和加餐使用。

其實,大多數煤礦生產沒有什麼兩樣,換工裝、乘罐籠、坐索道、“猴車”,然後輾轉進入各生產地點。但柴裏煤礦的井下現場的確具有特色,標準化建設隨處可見。聽下井的人員說,井下和地麵同樣整潔,尤其是乘坐1500米斜巷下山索道,地麵全部使用了防水材料,每隔一段距離,設有垃圾桶、痰盂等生活設施,所經過之處,巷道兩邊壁幫上塗有彩繪,各種安全警句、經營理念等躍然牆上,使人耳目一新。

下了索道,行走一段路,就到了該礦的皮帶大巷,接著又連續坐上兩道“猴車”才到達了工作麵。整個行程,幾乎很少步行,再次讓下井的人員多了一份感歎。

“小動作關係大安全,我們員工邊開車邊塗油,不僅塗不均勻,而且分心分神,不利於專心操作設備,安全就大打折扣。”看著絞車司機聚精會神地啟動絞車,絞車托繩輥油壺自動點油保養鋼絲繩,對標學習的幾家掘進區隊的負責人暗下決心“一定把這個好做法帶回去”。井下生產現場,各種簡便實用的小改小革無不彰顯著柴裏人的智慧。

五、前有標兵 智者勇為

短暫的訪問時間,無論從柴裏煤礦每一個人的精神風貌還是到每一處繁忙的車間、井下生產現場,總讓人感覺柴裏煤礦這個“大礦”的確名副其實,尤其是那些人或物的流動與靜止,就像春天裏悄然孕育的生命萌動,透出一種盎然向上的綠色新意、一種生機勃勃的精氣神。

返回的路上,對標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北皂煤礦參觀的20人在車上紛紛展開了討論。“我們與柴裏礦的企業流程、標準比較確實有差距,回去後一定好好改進,使各項指標達到先進標準。”、“我認為好了還要更好,目的是持續提升管理效益。”、“一本子都記滿了,沒有辦法,我隻好用手機拍了下來。”、“學習人家的,就要比以前幹得更好,一定把好的經驗帶回去。”、“看看人家的降成本做法,真的開眼界了。”……大家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之,收獲滿滿。

天色逐漸暗了下來,然而,大家的心裏卻越來越亮堂了、、、、、、雪亮的車燈剪開夜幕,一路往北回返。路在腳下延伸,我們相信,此次柴裏煤礦之行,北皂煤礦將借助對標工作,進一步先行引導管理人員放眼高端,查找差距,比對先進,挖掘潛力,以新狀態適應新常態,以新思維搶抓新機遇,以新舉措應對新挑戰,推進礦井轉型發展,在集團公司“兩年扭虧、突圍解困”中展現新作為。(李斌 劉世彬)

龍口市龍礦集團北皂煤礦政工科 0535-8652033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