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公元:企業伴我成長
2008年,從學校畢業的我來到了一平浪煤礦工作,此時,我由一個單純、幼稚的學生變成一個煤礦工人,對新生活的陌生感、對新文化的認同、對企業的歸屬,心裏感到好奇而又欣慰。
在一平浪煤礦上班,我開始了自己事業的旅程。參加工作時聽到的第一句話:“不管你大專、中專,先到井下東鑽、西鑽。”作為一名地質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首先要掌握的是紮實的理論基礎,最重要的就是豐厚的現場實踐經驗。聽到這句簡單的話時,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領導給予你的厚望和淳淳教導。
在校時,我心中的煤礦就是師傅開著采煤機,“嘩嘩”的把那亮晶晶煤開采下來,一兩米厚的煤層,新的回采工藝、大型的設備種種,讓我對這個公認的高危行業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但第一次來到井下時,我感到很意外。0.4米至0.5米厚的煤層,礦老井深、點多麵廣,一個幾十年的老礦,我腦中對一平浪煤礦的種種美好幻想,一幅幅美麗的畫麵,那些課本上、電視上報道的現代化礦井,在腦中徹底沒影了。但是我看到那揮汗如雨的工人,臉上總是洋溢著淡淡的微笑,我心想身處這樣的環境還能夠洋溢微笑嗎?就是那一抹淡淡的微笑深深觸動了我,看到工人師傅們一張張笑臉,終於明白原來勞動可以如此的自信與光榮,開采這種極薄煤層,不單是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同時工人必須具有超出常人的堅韌毅力和對企業的信任和感激。有時躺在床上,我會思考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們,工作中讓我感動的一幕一幕畫麵在我記憶中反複放映。那耀眼的礦燈映照出一張張淳樸的臉,那張黑黑的臉上,僅有牙齒是白的,那是勞動的顏色,那是煤礦人僅有的標誌;粗壯的雙手訴說著一個個平煤人永不言敗的故事;隨工作麵流淌的烏金,流淌著永恒的熱情,我想那是平煤人對企業感激和報答的證明。
學地質專業的我,盡管有理論基礎,但是當我真正下到井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所學與礦、井需要的有一定的差距。我便更加努力工作了,盡快熟悉井下的一切。看到一條條巷道的掘進、一片片閃亮的烏金,在工人揮汗如雨的工作的中被開采,一車車煤在礦車中顯得是那麼耀眼。在煤礦工作的時候,我學習到很多在學校中不曾感受的東西,工人師傅們每一次的囑咐,一聲聲溫暖的關懷,都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企業好像一個大家庭,企業裏的每個職工就如我的家長、長輩和兄弟姐妹。各級領導的辛勤工作和奉獻精神,給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不知不覺中培養了我工作的責任感。
我眼中的工友,都是默默無聞的人,沒有驚人的業績,沒有耀眼的光環,平時不善言辭,不說大話,按時上下班,遵章守紀,努力工作。但這些平凡,在我心中就是對企業最大的報答和感激,在這些普通員工身上我感受到一種敬業奉獻的精神。企業的穩定、發展、壯大,歸根結底要靠這些人的。當這些平凡人肩膀上的責任凝聚起來的時候,就彙集成了整個企業的責任,使企業的發展順利,穩定。
對於我這樣一個家庭貧困的學生來說,在就業形式不好的情況下,能夠來到這樣的國有企業工作,我時常懷著一顆感激的心,為了能讓這份工作持久,為了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努力學習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向老師傅學習,向書本學習。參加工作六年中,我見證了一平浪煤礦的華麗蛻變,一條條平整、光滑的水泥路直通井口,寬敞、舒適的洗澡房,幹淨整潔的保健食堂,井口那時時閃爍著安全警示標語的顯示屏,更重要的是井下施工環境的變化,從木柱回采到現在工作麵采用π型鋼梁加單體柱回采,水泵房、配電室的新建提高礦井災害防治能力,猴車的安裝大大的減輕了職工們的勞動強度等等,在我心中那都是企業伴我共成長的足跡。
現在,一平浪煤礦作為一個有著七十年多年開采曆史的老礦,麵臨著資源日益枯竭的難題,在礦“以外為主、以內為輔、多元化發展” 戰略的藍圖下,我們積極對外發展,礦已為我們解決了後顧之憂,這是企業對員工關懷與愛。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盡我所能,報達企業,回報社會,讓企業永遠伴隨著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