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趙謙:狼圖騰
在行文之前,有必要解釋下“圖騰”的含義,雖然大部分人已理解,但不排除少部分人對其含義是模糊的可能。
嚴複指出,圖騰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做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在他們眼中,圖騰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漢族人崇拜龍,我們可以稱之為龍圖騰,藏族人敬畏蒼狼,認為狼是有神秘力量的,就稱之為狼圖騰。也許這樣理解過於片麵,但也有一定道理存在的。
我們華夏兒女受中庸之道熏陶至今,從小就把《東郭先生與狼》倒敘如流,狼更是狡猾、陰險、貪婪、忘恩負義的代言人,這從《成語大全》中的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等中也能管窺一二。但世界就是這麼玄妙,你棄之如履的東西,成吉思汗的後人卻敬若神明,隻能說是民族文化傳承的不同了。
我們普遍認為狼性是貪婪、暴虐的,而薑戎筆下的《狼圖騰》卻讓我們看到了草原狼的另一麵:堅韌、團結、固執於親情、報複心強……任何人、物都有兩麵性,在惡的人都有他善良的一麵,隻是這一麵隻對於他的親人或其他;任何人都有優缺點,我們向來是善於學其長、棄其短的,這也正是華夏兒女一直進化的內因。
就我個人而言,看了《狼圖騰》之後,對草原狼的“好感度”直線上升,究其原因,是陳陣也是我想要說的一句話:我被狼迷住了。沉迷於他在草原上奔跑的肆意,著迷於它透著無畏與自由的眼睛。
我一直堅信自己早年是見過狼的。兒時的玩伴收養過一隻似狗的生物,到了夜間,它的眼睛總會發出綠幽幽的光。老一輩人說狼的眼睛晚上會發綠光的,於是我便認為那生物就是狼。那翠綠的瞳色,漂亮極了。我想,那時,我已然沉淪在那片幽深的綠色之中了。
文學批評家白燁稱《狼圖騰》是一部狼的讚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我一半讚同一半反對。全文確實滿溢讚美之情,狼的捕獵好似一個部隊在打伏擊戰,它們團結協作、它們組織嚴密。然而,我是不願同意挽歌這一說法的。我認同臧克家的“死了仍活著”的理念,我一直能看到,那些死於馬蹄下、槍杆下的每一個草原狼的身後,都都一個淡淡的白色的影子,永立草原的天空之下。
因為,圖騰永不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