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蓄勢待發繪宏圖——兗礦集團三十七處改革發展工作側記
陽春三月,生機盎然。隨著建安公司機關陸續搬進三十七處辦公樓,兗礦集團對建築板塊兩家施工單位的資源整合逐漸畫上句號,縈繞在兩家單位幹部職工心頭的“兩股繩”,終於擰成了“同心結”。
然而對於這個前身是原煤炭部第三十七工程處、已有50年曆史、曾三次榮獲魯班獎、如今重新整合的新三十七處來說,還隻是邁出了改革發展、轉型升級的第一步。麵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此次改革機遇,他們將展現怎樣的精神麵貌?又將推出哪些有效舉措?集團內外一時翹首期待。
機構整合——助企業實現“強身健體”
自兗礦集團確定建築板塊進行整合之日起,集團領導對於整合後的發展優勢和後勁充滿信心,也寄予厚望。
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李希勇曾指出:“對建築板塊進行資源整合,有利於減少和避免同業競爭,發揮建築施工產業協同效益,提升企業規模當量,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抗拒市場風險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整合後的三十七處和建安公司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按照“三步走”戰略規劃著手優化機關機構、生產單位資源配置,在項目公司(部)大力推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理念,全部實行項目化管理。人事方麵堅持“內退一批、分流一批、調崗一批”原則進行定崗定員,人員上崗采取組織聘任與公開競聘結合方式進行,實行無級別化管理。同時建立項目公司(部)人員流動平台,暢通流動通道,實行按需分配。
“通過整合,三十七處‘扁平化’的組織架構更加合理,崗位責任更加明確。我們將本著精幹、高效的原則,更加優化各個機構工作流程,真正激活管理升級、提質創效機製。”三十七處處長、黨委書記孟磊說。
模式創新——為改革注入“活力之水”
隨著改革方案的落地、人員的融合、資源的統一利用,三十七處結合商業模式創新,開始從創新項目經營模式入手,進行強有力的調整和部署。
他們以市場為導向,沿襲“兩個走出去”發展戰略不變,緊盯內外部市場同時,逐漸拋棄建築行業‘低端’市場,把更多視線聚焦到‘中高端’市場,建立貼近實際、有自身特點的項目經營模式。即:打破固有分散經營,提出推進“區域化”項目經營模式,按地域進行詳細區域劃分,實施區域化市場開拓,與政府、大型地產開發商以及礦業集團合作,共同搞營銷做策劃,緊跟國家京津冀一體化、京津城市群、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推動實體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兩輪驅動,加快國內與境外市場兩翼伸展,以“拿穩項目、幹好項目”為出發點,實現區域輻射滾動發展目標。
他們全麵推廣標準化項目部建設,通盤考慮工程建設前期籌備、過程監控及後期跟蹤服務,在項目成本控製、實現收益最大化等方麵進行提升。積極探索、嚐試項目“二次經營”模式,也就是拿下工程項目後,再分塊、分段進行“切割”,製定項目二次經營策略,發揮項目管理、人才、技術優勢,通過市場評估、合同精算、資本運作等行為,以獲取更大經濟效益。
一位參與製定實施計劃的管理人員說:“看是“兩個模式”,其實是一個概念,環環相扣,層層有序,相輔相成。如果鋪展開來做紮實這兩項工作,市場和利潤會有很大上升空間,更加有利於構建設計—施工—服務項目一體化管理模式。”
管理提質——為發展提供“動力之源”
整合之初,三十七處處長、黨委書記孟磊曾直言不諱地指出企業存在的六大問題,亦表示內部能否和諧穩定?能否創造更大經濟效益?能否提高職工收入?能否具有不竭發展後勁?是關係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
“一方麵是建築市場的殘酷,一方麵是勞務施工隊競爭,於‘夾縫’中求發展的三十七處要回答好上述問題,必須先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旨在通過適時收權、強化內控來提質提效。”該處黨委副書記趙澤民如是說。
以改革為契機,他們強化內部管理,強調“小機關、大服務”意識,提出“一切以業務為統領”的工作理念,打破管理職務、級別之分,一切以業務為指導開展工作,提倡急事急辦,好事快辦。在強化“閉合”管理基礎上,執行每季度一次的工作巡查製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專門成立核算項目部,全麵負責各施工片區及工程項目的成本核算。
他們加大依法治企力度,強化法律風險防控意識,回收項目公司(部)部分合同簽訂權限,堅決杜絕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現象,禁止超能力組織生產。加強對項目安全、質量、工期、成本等關鍵環節的控製,加強對工程資料、簽證、施工、技術、設備等方麵監管力度,為工程竣工、結算、回款創造良好條件。
他們在勞務隊伍使用方麵打破舊體製,加強與勞務公司合作做實勞務招標,選擇有資質、素質強的勞務隊伍。圍繞項目利潤點著手組建自己的專業化施工隊,解決部分人員安置問題,為項目建設特殊時期搞突擊、會戰打基礎。同時實施對勞務班組直管的“小勞務”管理模式,做到從勞務進場到退場全過程管控,實現企業和勞務隊伍雙贏目標。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麵對新形勢、新起點、新要求,三十七處人勵誌開創新業績。筆者在采訪過程中也了解到,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變革舉措使幹部職工信心倍增,紛紛寄望這艘承載著近兩千人的“大船”,勇擔集團深情重托和曆史使命,蓄勢積能,鳴笛起航,一路斬風劈浪,快速前行。(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