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讀書有感--透過她的眼,你可曾看見?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柴靜,閑暇間我想起來他的一本書《看見》,在《看見》這本書剛上市的時候,大家也是非常關注,討論聲一片熱烈。柴靜從小火柴瞬間燃燒成耀眼的火焰,不管她本人是否願意,都得去照亮一群人的茶餘飯後。柴靜之前給我的印象是個清瘦矜持的文藝青年,而通過這本書,我也認識到了一個特別的柴靜。這個外表文弱的女子,內心似一片深海,鐵馬冰河,波瀾不驚。透過她勇敢從容的雙眼,你可看見這十年來一個初出茅廬想法稚嫩記者的成長,也可看見這十年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變遷背後的真實故事。
柴進說,十年前我選擇新聞這個職業作為人生的事業的時候,是因為做這行你能“看見”。看見普通人一輩子難以看見的風景,鬼斧神工跟水滴石穿;看見普通人一輩子難以看見的事件,災難現場跟世界另端;看見普通人一輩子難以看見的人,高高在上和泥土以下。人一生能去的地方有限,但新聞人的工作就是在路上,人一生也很短暫,但做新聞能去走進別人的人生,讀別人的人生。這樣來說,“看見”能延伸生命的長度,擴展生命的寬度。作為一個新聞人,要具備高尚的職業操守,因為記者能看見什麼,就能決定觀眾看見什麼。書裏第一章裏就寫到,陳虻問她:“如果你來做新聞,你關心什麼。”她回答“我關心新聞當中的人。”而在這本424頁的書本中,我們跟隨了柴靜看到了許多感人肺腑、引人深思的故事。
03年的非典、08年的汶川地震、兩會報道、北京奧運等一些重大事件裏,柴靜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時事的前線報道著現場進程,為這個時代留下私人的注腳。從國家時代的大範圍縮小到微觀的個人世界。柴靜也展現出了她能夠與人交心的優點。通往人心的道路是最艱難的道路,一個記者可能要付出生命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但是卻又必須在這個職業當中恪盡職守。挖掘重大事件是必要的,但是關注社會的弱勢群體也是這個浮華世界還缺少的。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能夠深深影響自己的也就是身邊的一些人一些事,對於他人的特別遭遇並不能感同身受,而從‘’山西山西”、“雙城的創傷”、“盧安克”、“抑鬱症的小孩”等故事中,柴靜帶我們看見的是另一部分人的真實生活。柴靜說,我沒有刻意選擇標誌性事件,也沒有描繪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聞報道裏,我隻選擇了留給我強烈生命印象的人。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漫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衝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她隻是在安靜的講述著她的“看見”,在平常中漸顯一縷震撼人心的力量。喜歡柴靜的人,都會因為她那不隨波逐流的個性和那一身的正義而感動。她隻做自己,隻為了做更好的自己。這樣的她,不卑不亢,任性的堅韌。
透過她的眼,我們看到不同的故事,同時也在檢討自己活過的人生。大時代裏的悲哀從來不會減少,而追尋真實的腳步也從來不會停滯。很多故事還在繼續,像河水一樣不息的流淌著,某天相遇又繼續各自奔流。 生活在車水馬龍的霓虹城市,我們更需要的是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清醒的認知自我,辨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