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勳:知足是福
知足是福
人們常說“吃虧是福。”,而我卻認為,知足是福,知足者常樂。
“心知足,就是福”這是一條規律,古今智者皆諳此道。人生之福樂,與知足密切相關。宋代林逋說:“知足則樂,務貪必憂。”明代呂坤認為:“萬物安於知足,死於無厭。”現代教育家冰心倡導:“事因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無疑,這些都是真知灼見。當然,這種知足,是指生活上的淡泊寡欲,是一種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並不是指沒有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消極心態。
那麼,我們為什麼心知足,就會時時處處感受到幸福的存在呢?因為幸福是人們的欲求得到滿足後的一種快樂感覺。它沒有一條絕對的標準線,我覺得,幸福來自生活,幸福出自感受,幸福不幸福隻有自己最能體會到和感覺到。對於在同一生活水平線上的人來說,由於心態不同,往往感覺就會打不一樣。知足者認為是福,而不知足者卻認為是苦。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已經逐步在提高,多數人都很感到幸福,感到滿足,但也有少數人總是對生活現狀充滿了抱怨和不滿,感到不知足,不滿足,不幸福。我認為,那是因為這些人理想過高,目標太大,不麵對現實,不珍惜當下的幸福,也就是說生在副中不知福。
人生在世,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知足惜福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寡欲。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但欲可抑不可縱。實踐告戒我們,知足與欲望是成反比的關係,往往欲求越高滿足就會越少,反之亦然。人隻有適度的欲望,才能遂其所願、心遂人願,獲得幸福,得到滿足,感到知足。否則,就會脫離實際,難得滿足,隻能其欲多多,其樂少少。孟子曾曰:“善莫大於寡欲。”這其中蘊藏著深廣的人生哲理。二是善比。所謂善比,概括而言,就是古賢說的:“德比於上,物比於下。德比於上故知恥,物比於下知足。”比較德行,就會比出知足,比出快樂,比出幸福,比出和諧。相反,如果隻一味地比較物質生活,就隻能比來不滿,比來牢騷,比來煩惱,比來痛苦。正所謂“思量自苦苦,知足更是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一帆風順,更不會平平坦坦,總會有坎坎坷坷。因此,我們要虛懷若穀,大度大量,勇敢麵對生活,笑迎困難和不幸,更要有一顆知足的心,善待生活,善待人生,善待他人。這樣生活才會充實,才會幸福,才會和諧。
知足吧,不知足的人們。人生隻有短短幾十年,應該開心過好每一天。
許宏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