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昌明:懷念民間“講古”聲
散文:
懷念民間“講古”聲
我十分懷念童年時代民間流傳的“講古”聲。講古,顧名思義,是講述古代曆史故事,但在民間卻是個廣泛的概念,包含了話本小說、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地方戲曲等內容。“講古” ,是以口口相傳方式傳承一個國家的曆史,保存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道德乃至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如果沒有先輩們代代相承的講古,就不會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也不會有“白蛇傳” 、“牛郎織水” 、“孟薑女哭長城” 、“梁山伯與祝英台” 四大民間故事的經久傳誦,更不會有太史公寫入正史的《五帝本紀》和蒲鬆齡的《聊齋誌異》等一幹“鬼書”的橫空出世。
可令人遺憾的是民間“講古”的傳統,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漸式微,當今在城鄉都已終歲難聞“講古”聲了。我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山村鄉下,趕上了“講古”的末班車。那時候大多數農村都沒有電,自然也沒有家用電器了,炎熱的夏夜隻能在戶外院子的地壩裏搖扇納涼,寒冷的冬夜隻能圍坐爐邊燒柴取暖。盛夏時節,每當炎炎赤日隱入西邊山坳時,家家戶戶就開始灑水清掃屋前的地壩,然後把家裏的涼棍竹椅、木桌板凳一股腦地搬出來,做好乘涼的準備。晚飯後,一家老小或坐或臥、手搖蒲扇,開始一天辛勤勞作之後的休息和放鬆。同齡孩子們在呼朋喚伴玩家躲貓貓、數星星、捉螢火蟲之類的遊戲後,回到自家院子的保留節目就是纏著大人們講故事。三國演義裏過五關斬六將的關雲長、單騎救主的趙子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夢中殺人的曹操,封神演義裏能掐會算的薑子牙、擅長地遁術的土行孫、會玩腦袋取攔戲法的申公豹,水滸傳裏能日行八百裏的戴宗、能三拳打死老虎的武鬆、會呼風喚雨的公孫勝等等,這些符合孩子們好奇心理的曆史人物、傳說,故事就是在大人們斷斷續續的“講古”中銘記刻於幼小的心靈。長大後,我翻閱《今古奇觀》、“三言二拍”之類的話本小說時,有很多情節和人物似曾相識,那是童年時候的“講古”記憶被喚醒。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那些神仙鬼怪的故事和傳說。化成漂亮姑娘助人和報恩的田螺精與鯉魚精之類的美好故事讓幼小的心靈浮想聯翩,而為自己能早日投胎轉世找替身的吊死鬼,落水鬼之類的傳說則讓人毛骨悚然。當然,長輩們是不輕易講恐怖故事和傳說的,但有時候為了阻止孩子們晚上串門兒,他們會講幾個和本地人事物有關的恐怖傳說來“嚇唬”孩子們。我小時候就聽母親講過“發生”在當地的《落水鬼招魂》《山中紅毛野人》等恐怖故事,這故事很有效,每當我晚上打算到別家串門時,這些故事情節就不由自主地浮現在腦海裏,跨出門檻的腳又收了回來。
民間“講古”傳統凋零於何時?我的觀察應當是上世紀90年代前後,直接肇因是家用電器的普及,電風扇、空調機也先後跟著走進了千家萬戶,由此改變了人們戶外納涼和相互串門的傳統習慣,而電視機和電腦的普及則完全改變了民間夜間文化的生活方式。
自此,民間的夏夜不再有一群成人、小孩相聚於某家場院嬉戲、聊天的情景,也不再有一群孩子纏著大人講故事的場景,因為電視裏的娛樂節目和電腦上的遊戲畫麵比“講古”更精彩!現代化改變了鄉村的耕作方式,也改變了民間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導致了幾千年的“講古”傳統戛然而止。“講古”傳統的中斷意味著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喪失了再生功能,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後代、後代的後代的文化營養元素將變得日趨單一。單一的文化營養元素會不會導致心靈的空洞、情感的蒼白和價值觀的扭曲?我無法作出是與否的判斷,隻能讓時間老人來作出準確的回答吧。
蔣昌明
201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