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機: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怎麼走
“是不是填錯了,德國怎麼會從中國進口設備?”承擔平煤機支架出口代理業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德國的報關員以為他們填錯了報關單。
2013年首個工作日,平煤機(河南省平頂山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接到了來自德國魯爾集團的中標通知。這是我國煤機“出口德國第一單”,也是中國煤機品牌首次闖入國際高端支架市場。
“此前德國從來沒有用過中國的煤機產品。這不僅是我們兩家公司的合作,也是中德兩國煤炭行業之間一次成功的合作。”今年“五一”前到訪平煤機的魯爾集團執行總裁馬丁·雍克如此評價。
這一單可不是那麼容易接的。從2011年首次獲知市場信息,到2014年1月全部按照歐洲標準研製完畢,平煤機人從外貿談判、歐標認證、組織生產,到國際貨運、交割細則,經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
從2014年11月至今,該批230台ZY11310/24/52D型國際高端兩柱掩護式液壓支架在德國魯爾集團普羅斯帕煤礦投入使用,半年多的時間裏經受住了井下複雜環境的考驗,與國外頂級的采煤、運輸設備無縫銜接。
麵對《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強國戰略,煤機製造企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作為“出口德國第一單”的創造者,平煤機人開始了新思考。
從“製造”到“創造”
“10多年前,我國高端液壓支架完全依賴進口,此次首次出口世界製造強國的雖然隻有區區230台支架,收入折合人民幣隻有4億多元,但是,給我們質量管控、技術創新、製造理念等帶來了一係列改變,尤其是隊伍素質的整體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套長期符合歐洲標準的質量管控體係。”平煤機現任黨委書記、原董事長鍾東虎說。
要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第一步,是要向歐洲標準看齊。
這一點,不僅鍾東虎,平煤機人人都能說出切身體會。
平煤機原生產管理部部長賈建斌記得,每個生產流程、每道焊縫都要嚴格按照歐洲標準檢驗,僅僅因為一個焊縫熔深差了0.3毫米,整整一塊平衡板就不得不全部報廢。
平煤機技術工藝部工程師、國際焊接工程師郭紅霞記得,最初的焊絲都是從瑞典空運而來的。為了降低成本,采購部同事飛赴上海、山東、河北等地,終於尋找到了符合歐洲標準的國產焊絲。
平煤機原倉儲物流部部長艾喜民記得,當初用鄭歐班列運輸支架時,由於不得法,第一個集裝箱裝了3天,由於交貨日期急迫,大家不知動了多少腦筋,終於實現了與國際集裝箱標準的對接,最多一天裝了36個集裝箱……
“在國際一流賽場的鍛煉,使得我們在搞好‘中國製造’的同時,也敢於真正思考‘中國創造’,我們中國煤機行業通過努力完全有能力製造出世界品質的產品。”趙誌良說。
“出口德國第一單”談判之初,趙誌良還是平煤機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自始至終與鍾東虎一起衝在第一線與德國人打交道。一場硬仗下來,他已成長為平煤機董事長、黨委副書記。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平煤機人已邁出了重要一步。
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製造2025》,要求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已經取得國際合作經驗的平煤機,當然想在這一過程中當“領頭羊”。
平煤機總經理吳戰越說,他們把質量升級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全麵推廣魯爾支架質量管控模式,將歐標管理植入到每一道生產工序,實現歐標生產常態化。但僅僅鞏固成果,不可能邁向“中國創造”的。
趙誌良說:“對我們而言,實現‘中國創造’,不僅要搞科技創新,還要搞營銷創新、產品創新。”
他們03manbetx ,國家2014年下半年先後推出的煤炭“去產能、控產量、限進口”政策,意味著煤機裝備新的增長點必將集中在大型、智能、集成、綠色環保等。因此,科技創新,是不二選擇。
來自德國人的刺激
科技創新怎麼搞?
平煤機總工程師李雪偉坦承,當初看到德國方麵要求在主體結構閥板上預留不少孔時,並不知他們要做何用,到了魯爾煤礦井下才知道,這樣可以隨時添加掛塊,提高設備互換性和通用性。“通過研製魯爾支架,我們獲得了10多項技術專利成果,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資質的人才。”李雪偉坦言。
技術工藝部部長李德信到過德國生產液壓支架的工廠,那裏的廠房並不氣派,但其操作之規範令人歎服。
類似這樣的刺激,不斷啟發平煤機人進行技術創新,僅在為魯爾集團生產支架的過程中,他們就創新了多項技術,其中還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的。
2014年,順應煤機行業高端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的市場需求,平煤機先後進行了一係列的技術攻關,相繼研發了7.2米、7.4米、8.5米、8.8米等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工作阻力、大采高特厚支架,填補了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
更富有潛力的是他們借勢與德國魯爾集團、瑪珂公司以及有關科研院所,聯合研發了薄煤層刨煤機技術、數字化礦山開采技術。
據悉,我國薄煤層儲量占全國煤炭總儲量20%以上,已探明礦區中,85%以上都有薄煤層分布。他們合作研發的薄煤層刨煤機樣機已成功出爐,今年將進入示範應用階段,為我國煤炭薄煤層高效產業化開采找出了一條新路子。
營銷四大絕招
在煤炭固定資產投資萎縮的情況下,煤機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營銷創新從哪裏入手?
鍾東虎告訴記者,平煤機人向德國朋友學習,嚴謹細致地創出了四大絕招。
一是與煤共贏。順應煤機市場新常態要求,采取融資租賃、煤礦工程總包及采用噸煤費用提成等服務結算模式,與煤礦企業成為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平煤機半年時間裏就簽訂了8億多元的煤礦設備生產大包合同。
二是放長觸角。平煤機依托在焊接技術、人員、設備等方麵的優勢,向鐵路軌道車輛、環保、農機等非煤領域拓展,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一年來已簽訂82項合同,合同金額近2億元。
平煤機專門為此成立了新產品事業部。該部部長郭東曉告訴記者,目前這一板塊已步入良性循環,鐵路軌道車輛產品成功取得歐盟EN15085-2認證。2015年,非煤產品業務有望實現產值6億元,利潤1.5億元。
三是提升標準。平煤機對接歐洲標準,在我國煤機企業中率先通過ISO3834國際焊接體係和歐盟EN1090鋼結構產品認證,成為我國唯一一家通過歐盟CE認證的煤機企業。
平煤機還培養了一大批國際焊接工程師、國際焊接技師、國際焊工以及國際UT、MT、VT檢驗等相關資質人才。
以研製德國魯爾支架為契機,平煤機為將歐洲標準及魯爾集團內部標準逐步植入公司生產全過程,定期邀請魯爾集團對公司質量管控體係進行評定。
平煤機已於去年獲得德國魯爾集團產品質量體係認證證書,形成了一套長期符合歐洲標準、生產國際高端液壓支架的質管體係。
四是高端示範。放大魯爾效應,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新機遇,加大國際項目跟蹤開發力度,加大海外人才儲備和培養力度,請潛在客戶直接與德國魯爾集團溝通,用真實數據說話。
創新的力量正不斷顯現。平煤機國際貿易部部長裴誌毅告訴記者,曆經多輪談判,今年4月,平煤機與越南、俄羅斯的兩家煤炭企業先後簽訂了9000餘萬元的液壓支架供貨合同。
當年作為“一帶一路”有效載體之一的鄭歐班列,在開行初年的總發貨量中,平煤機支架就占據了70%以上。
說起在德國報關的故事,趙誌良笑道:“這樣的故事,說不定以後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