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萎靡是否該由員工“買單”?
作者:網絡轉載
2015-06-10 10:00
來源:網絡轉載
為什麼又降薪啊?!這可能是很多能源國企員工看到降薪消息時的第一反應。
5月,我們注定悲傷逆流成河,能源央企中最賺錢的煤企和油企都扛不住了,雙雙開始降薪。神華集團2015年按全員工資總額的10%下調員工的薪酬總額度。中石油從2014年底,總部機關獎金就減少20%,並取消一切福利;今年5月,再次降薪15%,部分煉廠和油田已經收到通知。
降薪的原因不外乎業績不善,要降低成本。去年至今, 煤礦、石油行業都十分不景氣。國際油價在今年4月時曾跌到40美元/桶左右,目前仍在60美元/桶徘徊,這對比去年的100多美元/桶來看十分觸目驚心。受低油價拖累,中石油今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61.4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42.48億元驟降82%。而中石化一季度淨利潤16.85億,較去年同期的134.77億驟降87%。
業績上不去,企業自然要琢磨著怎麼節省開支,降薪也就順理成章。據中石油年報,2014年員工費用為1208.22億元,本次降薪將節省180億元成本。而按照神華的員工人數,這個降薪規模基本上可以彌補煤價下降的損失。
作為一名能源央企的員工,拋開個人情緒,而國企員工的薪資與業績掛鉤,在業績慘淡時降低薪資也並非說不過去。畢竟,不管是什麼企業,發薪水的錢都是從企業盈利中來的,“大河無水小河幹”,企業日子不好過員工難免受牽連。
不過,這些看似合理的降薪 措施,實際施行效果是否能盡如人意呢?據神華集團旗下某煤化工公司一位基層職工透露,其在2013年底曾連續3個月收入達到5、6千元,在當地頗為可觀,但他目前月薪僅有700元,實在降無可降。而中石化一名員工也稱,今年年初中石化薪酬改革後,每月領到手的工資隻有1800元。
這種情況出現在能源國企中讓人倍感匪夷所思,畢竟國企職位一直被公認是錢多多的“金飯碗”跟穩當當的“鐵飯碗”,還有各種令人羨慕的福利。但是上述這兩個例子代表的又不僅僅是他們本身,還有他們分別所處的兩家公司。即便是能源央企下麵各個分公司的具體施行情況可能不同,但長期實行低薪肯定是不利於職工穩定的,拿多少錢,幹多少事,低薪帶來的結果就是人浮於事。
雖然降薪 措施的初衷是為了在業績不善的情況下節省成本,但就算在這樣低迷的情況下,至少也要能保證基層員工的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業績不佳可以用降薪的方式來節省成本,但不應該光指望縮減員工薪資來減少虧損。
作為一名在能源行業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我深知,員工能左右的隻是工作效率,卻沒辦法左右市場。能源國企在合理控製降薪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對旗下分公司的監管,嚴防趁降薪之機克扣基層員工工資,或是以基層員工的多降薪來彌補高管的少損失等嚴重問題。
眼下降薪的實行期限,仍不得而知,結合當前並不樂觀的行業形勢,這種現實版的“等待戈多”很容易讓人喪失信心。油價何時能回升到正常水平還是未知,煤炭的持續虧損還在持續,能源央企的降薪、低薪不知道還得持續多久,不出意外要不了多久“離職潮”就很可能會上演。
猶記得“三桶油”齊齊換帥履新時,黨組會議上明確被提出的要加強職工穩定,越是行情低迷,越要重視員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同舟共濟是一說,但是適當的激勵還是有必要的。物質方麵的績效獎金,基本的生活福利,這多少也能讓員工心裏長點“底氣”,保留一份能源央企員工生活的尊嚴。
從長遠來看,開源是比節流更高效的方法,如何進一步開展業務、提升業績才是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新電改,一帶一路建設,混合所有製改革,對於能源央企都是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好時機。從大處著眼,去賺大錢,要比減少員工薪資來縮減成本有效的多。
5月,我們注定悲傷逆流成河,能源央企中最賺錢的煤企和油企都扛不住了,雙雙開始降薪。神華集團2015年按全員工資總額的10%下調員工的薪酬總額度。中石油從2014年底,總部機關獎金就減少20%,並取消一切福利;今年5月,再次降薪15%,部分煉廠和油田已經收到通知。
降薪的原因不外乎業績不善,要降低成本。去年至今, 煤礦、石油行業都十分不景氣。國際油價在今年4月時曾跌到40美元/桶左右,目前仍在60美元/桶徘徊,這對比去年的100多美元/桶來看十分觸目驚心。受低油價拖累,中石油今年一季度實現淨利潤61.4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42.48億元驟降82%。而中石化一季度淨利潤16.85億,較去年同期的134.77億驟降87%。
業績上不去,企業自然要琢磨著怎麼節省開支,降薪也就順理成章。據中石油年報,2014年員工費用為1208.22億元,本次降薪將節省180億元成本。而按照神華的員工人數,這個降薪規模基本上可以彌補煤價下降的損失。
作為一名能源央企的員工,拋開個人情緒,而國企員工的薪資與業績掛鉤,在業績慘淡時降低薪資也並非說不過去。畢竟,不管是什麼企業,發薪水的錢都是從企業盈利中來的,“大河無水小河幹”,企業日子不好過員工難免受牽連。
不過,這些看似合理的降薪 措施,實際施行效果是否能盡如人意呢?據神華集團旗下某煤化工公司一位基層職工透露,其在2013年底曾連續3個月收入達到5、6千元,在當地頗為可觀,但他目前月薪僅有700元,實在降無可降。而中石化一名員工也稱,今年年初中石化薪酬改革後,每月領到手的工資隻有1800元。
這種情況出現在能源國企中讓人倍感匪夷所思,畢竟國企職位一直被公認是錢多多的“金飯碗”跟穩當當的“鐵飯碗”,還有各種令人羨慕的福利。但是上述這兩個例子代表的又不僅僅是他們本身,還有他們分別所處的兩家公司。即便是能源央企下麵各個分公司的具體施行情況可能不同,但長期實行低薪肯定是不利於職工穩定的,拿多少錢,幹多少事,低薪帶來的結果就是人浮於事。
雖然降薪 措施的初衷是為了在業績不善的情況下節省成本,但就算在這樣低迷的情況下,至少也要能保證基層員工的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業績不佳可以用降薪的方式來節省成本,但不應該光指望縮減員工薪資來減少虧損。
作為一名在能源行業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我深知,員工能左右的隻是工作效率,卻沒辦法左右市場。能源國企在合理控製降薪水平的同時,更要注重對旗下分公司的監管,嚴防趁降薪之機克扣基層員工工資,或是以基層員工的多降薪來彌補高管的少損失等嚴重問題。
眼下降薪的實行期限,仍不得而知,結合當前並不樂觀的行業形勢,這種現實版的“等待戈多”很容易讓人喪失信心。油價何時能回升到正常水平還是未知,煤炭的持續虧損還在持續,能源央企的降薪、低薪不知道還得持續多久,不出意外要不了多久“離職潮”就很可能會上演。
猶記得“三桶油”齊齊換帥履新時,黨組會議上明確被提出的要加強職工穩定,越是行情低迷,越要重視員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同舟共濟是一說,但是適當的激勵還是有必要的。物質方麵的績效獎金,基本的生活福利,這多少也能讓員工心裏長點“底氣”,保留一份能源央企員工生活的尊嚴。
從長遠來看,開源是比節流更高效的方法,如何進一步開展業務、提升業績才是最應該考慮的問題。新電改,一帶一路建設,混合所有製改革,對於能源央企都是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好時機。從大處著眼,去賺大錢,要比減少員工薪資來縮減成本有效的多。
上一篇:
百萬千瓦機組被叫停四川火電陷入尷尬境地
下一篇:
5月陝西省原煤產量環比增長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