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敬玉:風雨同舟
我永遠忘不了1998年的冬天。
那年冬天,寒風凜冽,薄薄的玻璃窗結滿冰淩,冰冷的寒氣浸蝕著山川河流。那一年,煤炭企業的形勢如同寒冬裏的景象一樣蕭條,亞洲金融危機讓煤企更是雪上加霜;那一年,我家的經濟狀況也像那個冬天一樣嚴寒。
我的父親是楊莊礦一名工人,靠煤吃飯,以煤養家。突如其來嚴峻的企業形勢,使父親每月隻能拿到200元錢的工資。生活的窘境讓上學的我有了壓力,父親看出我的心思,鼓勵我說:“我把工作幹好,你把學習學好,男爺們一定能克服各種困難,懂嗎?”我抬頭望著父親深陷的眼窩中閃出堅毅的目光,炯炯有神!
父親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煤炭大環境的不景氣,讓許多從事煤炭行業的工人選擇了離開。父親從事的設備管理科人員也從30多人走得隻剩10多人。有些離開的同事勸父親:“老羅,你還留下來幹啥,憑你的能力到哪裏還找不到工作?”父親嗬嗬笑著說:“我哪兒也不去!”父親沒有走,選擇繼續留下忠於他的企業。在父親的信念裏:他把自己的後半生交給了他所信賴的,依賴的礦山,他堅信煤炭行業終究能走出低穀,迎來新的輝煌。
煤礦的設備管理有這樣一種現象:井下設備損壞了,不問哪裏出了毛病問題,不管井下設備損壞到什麼程度,統統扔進礦山的大倉庫裏,無形中造成很大浪費。望著倉庫裏橫七豎八的扒裝機,皮帶機,溜子,上千萬資產無精打采地躺在地上,變革,隻有企業變革才有出路。父親緊跟領導的變革步伐,帶領科室裏的兄弟們加班加點,一絲不苟整理設備。汗水浸透衣衫,機器設備的潤滑油脂沾滿工作服,粗壯的手指磨起了老繭,但蓬頭散發的麵頰露出勝利的喜悅。他們用了1個月時間把倉庫的設備重新編號,報表,歸整。偌大的倉庫被整理的井井有條,機器設備就像服從指揮的士兵,整齊地站在自己的崗位上。
接下來父親馬不停蹄,找來技術人員,維修技師,組成搶修團隊,認真研究受損設備的機械圖紙,工作原理,受損情況,憑著對事業的追求,對工作的熱愛,他們把倉庫裏所有受損設備維修了一個遍,為企業節省經費近百萬元!一位同事來領設備時,不禁欽佩的感歎道:“老羅,真沒想到這不能用的扒裝機溜子,讓你們硬是拾掇得轉起來了,真了不起!”那一年,父親被評為企業“優秀標兵”。
5年前父親光榮退休,每月領著4000多元的退休金,天天和老友們喝喝茶,下下棋,聊聊天,日子過得安詳愜意。隻是聽說當年勸父親離開煤礦的同事至今還在外打拚,為生計奔波!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歲月流轉,時光飛逝,一晃近20年過去了,父親從逆境中堅守,在堅守中迎來了煤炭行業的又一個春天!父親那種不拋棄不放棄,忠於職守,執著幹事的精神品質指引著我在人生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