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崗位 新的起點——安居煤礦4名區隊幹部轉崗擇業的故事
新的崗位 新的起點——安居煤礦4名區隊幹部轉崗擇業的故事
從副區長變成維修工,從跟班副區長變成維護煤場現場秩序的工人,如今伴隨著安居煤礦三項製度的改革實施,精簡組織機構10個,精簡管理人員52人,精簡科室區隊普通崗位人員63人。人員崗位的變動、崗位工作性質的轉變在這座年輕的礦井悄然發生。
今年5月,在區隊管理崗位工作多年的孫鴻民、李明星、李冰和高尚在該礦開展的三項製度改革——區隊管理人員定編定崗,鼓勵富餘人員向一線、向缺人崗位流動的工作中,不等不靠,自立自強,積極主動投身服務井下生產一線、輔助工區、煤場等基層崗位,用實際行動助力該礦三項製度改革紮實有序推進。
他們是如何調整心態迎來“二次創業”?他們是如何快速轉變角色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帶著這些疑問,筆者分別去了4名職工所在的工區,了解他們的情況,傾聽他們的心聲。
我願意繼續留在掘進一線
孫鴻民原來是開拓一區的副區長,區隊管理人員公推結束後,他轉崗到掘進生產班當一名掘進工。幹過煤礦的人都知道,井下工作苦髒累險,但是在麵臨選擇的時候,孫鴻民卻依然堅定的選擇留在一線,“我在掘進一線幹了7年,已經適應了這裏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節奏,現在一線也缺人,我有經驗,也有力氣,我願意繼續留在掘進一線,把工作幹好幹紮實”。
孫鴻民是從清渣工、推車工、打眼工、放炮員等基本工作幹起,從副班長、班長、跟班副區長一步步成長的,學生出身的他理論基礎紮實,7年的掘進一線工作經曆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現場經驗,打眼、放炮、開耙裝機、迎頭支護都不在話下,幹起活來更是如魚得水。轉崗以後,他放下身架,放下思想包袱,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認真完成領導安排的各項任務,確保井下工作麵正常接續。
哪個崗位都能實現個人價值
李明星原來是該礦運轉工區副區長,主要負責主副井提升機電控係統管理工作。區隊管理人員公推結束後,他轉崗到了到綜采一區電工班工作。從轉崗的第一天起,李明星就暗暗下定決心:“在運轉能幹好,來到一線崗位一定要幹得更好。”
綜采一區電工班負責工作麵采煤機、組合開關、7台絞車、2台穩車2個電機、1部皮帶、井下照明等設備的維修維護,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對電工技術要求高。有著多年機電維修經驗的李明星深知,電工的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將直接影響工區日產量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完成工作交接後他立刻到綜采一區報到。為了盡快熟悉工作麵情況,李明星提早入手,積極準備,報道後的第二天,就跟早班下井,熟悉現場作業環境,處理轉載機轉載保護、機尾推進拉電纜(3300V)等相關工作;上井後,立即查找采煤機、組合開關等設備的說明書和電路圖等資料,他本著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認真學習綜采工作麵相關設備的檢修專業知識和安全知識,盡快掌握第一手資料,有針對性地處理設備機電故障。他說,問題判斷“準”、故障排除“快”、維修技術“精”是一個優秀電工的必備素質,這就是我現在的目標,無論是在運轉還是在綜采一區,我都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現在我要把綜采工作的機電維修作為主攻方向,學精、學透,為工作麵的正常生產保駕護航。
用勞動證明自己的價值
李冰原來是運輸工區的副區長,三項製度改革後,有著豐富煤場現場管理經驗的他,轉崗到了煤場,成為一名普通的工人,從事煤場現場發運秩序維護,裝卸車,內部溝通協調等工作,每天來回奔走近10公裏路程,發運煤炭6000多噸。對於轉崗,李冰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著自己的樂觀。李冰表示,“是企業給予了自己實現理想的舞台,離開了企業的培養和企業這個平台,自己什麼都不是。煤場工作雖說髒點苦點累點,但是能奮戰在銷售一線,能為企業多出一份力,我就感覺這心裏踏實,我要用勞動證明自己的價值。”
煤場工作條件苦髒累,不論是寒冬酷暑一律戶外作業,尤其是夏天,頂烈日,伴煤塵、流汗水,一天下來,臉上、胳膊上的皮膚又黑又紅不說,還爆皮。該礦煤質運銷科科長李繼春說,“李冰能放下思想包袱,聽從指揮,工作上肯吃苦,腦子靈活有思路。”
由於洗矸倉長時間淋水,運煤車輛軋,帶出大量的泥水,嚴重影響了煤場的衛生環境,李冰結合煤場實際,轉變思維,建議行車路線由原來的從南往北行駛,改成由北向南行駛,減少水泥地上的泥水。雖然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是現場的衛生條件得到了極大地改善。
既然選擇了留下就要幹出樣子
高尚原來是運輸工區的跟班副區長,三項製度改革後,他留在了運輸工區,成了維修班一名普通的機電維修工。運輸工區的維修班負責井上下電機車、翻矸機、分矸倉、配輛車等的機電設備的維修維護以及500多輛礦車的維修保養,僅井下東大巷迎頭到1號交叉點,工作戰線長達2600多米,工作量大、任務重、戰線長、人員少。麵對困難,高尚並沒有退縮,他重新拾起原來的機電知識,向工友們虛心請教,不懂就問,不會就學,充分利用業餘時間鑽研機電技術知識,並通過工作中的具體實踐,不斷地學習摸索。通過刻苦學習,有著機電基礎和工作經驗的他很快就上手,技術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幹工作也越來越有信心。既然選擇了留在運輸工區,就要幹出樣子,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原來的協助工區領導做好井下現場工作到現如今從事的機電維修工作,高尚及時調整心態,轉變角色,順利的完成從管理崗到技術崗的轉變。
麵對三項製度改革,有人不解,有人沮喪,但是更多的人理解、支持改革,選擇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企業改革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經曆改革的陣痛期和攻堅期,大家奮起拚搏,勇敢地在新的崗位上揚起事業的風帆,續寫轉崗擇業的故事。本文講述的這4名職工,在轉崗分流的過程中,他們也曾猶豫、也曾痛苦,但他們從轉換崗位的那一刻起,就以服務於礦井生產大局的擔當意識和不計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用一連串紮實的足跡,服從企業安排,迅速轉變角色,積極適應新崗位,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又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