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卓:堅定信心放眼長遠竭力供應清潔能源
煤炭仍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
《中國煤炭報》:您如何看待當前的煤炭經濟形勢?
張玉卓:煤炭作為基礎能源產業,與一些傳統行業一樣,本身具有周期性特點。從上世紀80年代的供不應求,到整個90年代至本世紀初的低迷,再到2002年後的十年輝煌,2012年後又陷入低迷困境,這個特點已經清晰呈現。
煤炭產業與宏觀經濟形勢的發展呈正相關關係。總體上講,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煤炭經濟形勢就好。但其中產業結構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比如1992年至2001年,我國GDP平均增速在10.4%左右,這是一個高速度,但這十年裏,煤炭產量卻沒有大幅增長。這主要是因為從1992年開始,是我國實行市場經濟的初期,貿易和輕工業蓬勃發展,但大工業還處於調整孕育期。從2002年開始,重化工業發力,製造業、房地產業等快速發展,從而造就了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2012年以後,經濟增速放緩,加上煤炭行業本身產能過剩、受環保政策約束等因素影響,煤炭行業整體已處於榮枯線以下,全行業虧損麵已超過80%,煤炭價格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而且暫時還看不到好轉的跡象。
煤炭行業當前遇到的困難,我認為,這是宏觀經濟“三期疊加”效應的一個側麵,既受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決定因素影響,又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還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應該指出的是,中國煤炭行業走到今天,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功績不可磨滅。通過全行業多年的努力,我國煤礦的開采技術、裝備製造、節能降耗、資源節約等方麵都已達到了世界中上遊水平。煤炭一直擔負著全社會70%以上的能源供應任務,盡管核能、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在逐年增長,但未來較長時間內,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其主體能源的地位仍將持續,我們對這個基本判斷沒有變。因此,我對煤炭行業的發展總體還是持樂觀的態度。
走向世界,煤企發展大有可為
《中國煤炭報》:“一帶一路”對中國能源產業、煤炭產業有何影響?
張玉卓:對能源產業來講,最直接的是“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創造巨大的能源需求,有利於行業消納過剩產能,將來還可通過便利的交通設施開展能源貿易合作、技術合作、人才交流,比如可與印度、印尼、蒙古等國家加強煤炭等能源領域合作。未來還可構建跨國界甚至跨洲界的能源互聯網,發展更高級別的互聯互通等。我們對此抱有迫切的希望和充分的信心。
《中國煤炭報》:您看好煤炭企業海外發展嗎?
張玉卓:神華集團在印尼南蘇門答臘開發運營了煤電一體化項目,近年來持續保持盈利,是個成功的項目;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煤炭綠地項目正在開發中,目前進展順利,項目前景也較為樂觀;在俄羅斯、蒙古等國家的煤炭項目也在積極運作中。
由於各國情況不同,因此對海外發展不能一概而論。首先應權衡經濟性因素,包括產業政策、市場需求、供應半徑等,不能做虧本買賣;其次要考慮目的國的政治、經濟、人文、法律等因素,控製風險;最後還要求企業本身具備國際化經營管理的能力。如果這些條件都符合,那當然是看好的。
當然,隨著煤炭企業的發展越來越綜合化,還可以嚐試拓寬其他領域的海外發展渠道,如神華集團2012年在澳洲成功收購了烏淖斯風電場,2013年底與美國能源公司合作開發了頁岩氣項目。這兩個項目無論是從當前還是未來看,都是不錯的。
板塊布局合理是神華盈利的關鍵
《中國煤炭報》: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神華集團能夠盈利,核心要素是什麼?麵對的最大考驗和困難是什麼?
張玉卓:2014年,神華集團堅持穩中求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堅持發展,主動作為,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努力保持著各項生產經營指標平穩運行,營業收入3249億元,利稅總額1221億元,煤礦百萬噸死亡率0.019,接近美國水平,全年新吸納就業人數7200人,節能環保投入72.6億元,對公益事業等捐贈近7億元,擔負起了中央企業應盡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
2014年,神華集團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效果顯著,從之前的煤炭一枝獨秀,到各板塊按市場要求均衡發展,整體經營效果良好。其中,電力板塊創造了神華集團40%以上的利潤,今年一季度這個比率已經超過60%。其他依次是煤炭板塊、路港板塊以及煤製油化工板塊。不容忽視的是,神華集團的部分二級企業虧損情況在加劇,特別是煤炭企業,如烏海、大雁、新疆、包頭等老企業經營極度困難,也拉低了神華集團整體的盈利能力。
即便這樣,神華集團總體還能保持盈利,核心是神華集團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和不斷完善礦、電、路、港、航、油化一體化的運營模式,或者說商業模式。特別是近五年來,我們在煤電一體化上提前進行了戰略布局,通過新建項目投產和並購重組,火電規模已達到國內第五,為上遊煤炭生產提供了可觀的內部市場,平抑了市場風險,並通過效益疊加,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煤價大幅下跌造成的利潤損失。
神華集團通過擴能改造和新線建設,打通了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的運能瓶頸,使運輸板塊在提高供應能力的同時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還有神華集團的煤製油化工板塊,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了核心技術,轉化成為生產力,把黑色固體的煤炭轉化為透明、液態、高品質的成品油和白色的聚烯烴,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5年以來,神華集團總體保持盈利,主要是電力、運輸板塊的支撐。煤炭板塊和全國一樣,由於市場進一步惡化,經濟效益不斷下滑,大部分煤礦均出現虧損或減利,這對企業安全生產投入、職工收入、隊伍穩定都產生較大影響。2015年,我們主要是圍繞落實“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這一戰略目標開展工作,而如何對虧損企業脫困“止血”是當務之急。
《中國煤炭報》:神華集團有多次兼並重組的成功經驗,您認為當前兼並重組的難點在哪裏?
張玉卓:神華集團先後重組了寶日希勒、寧煤等企業,重組後各方麵均有顯著提升,逐漸成為神華集團產值和創造利潤的主力,特別是寧煤集團的重組整合,成了地方企業與央企合作的典範。
我認為,企業的兼並重組是權衡諸多因素的結果。重要的是,一要符合自身發展戰略的需要;二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則,讓資源得以更優化配置,發揮“1+1>2”的效應;三要時機合理,規模適度,優勢互補。此外,還要注重並購後企業文化的融合。
“+”出更多產業增量
《中國煤炭報》:在中國“工業2.0+3.0+4.0共存”和“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神華集團將如何進行技術與經營模式的創新與變革?
張玉卓:“互聯網+”的提出,給傳統行業變革升級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和空間。目前,神華集團已經打開了“互聯網+煤炭行業”的一個小小窗口,通過互聯網銷售產品。
神華集團正在製定集團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數字神華與信息化專項規劃”的重點,是研究“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供應商。與互聯網結合,將是我們實現目標的一個戰略發展重點。
在經營模式上,神華集團已經在互聯網銷售量上進行了探索。目前線上煤炭交易量占神華集團煤炭交易總量的20.7%。下一步將繼續提高線上交易的比重,並把提高服務水平作為核心,增加用戶的體驗,並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在此基礎上,爭取早日實現銷售的100%互聯網化。我們將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手段,通過搭建內部信息化平台,加強數據03manbetx 與應用,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發展質量。
五年前,神華集團就啟動了“SH217工程”,近年來,又相繼實施了數字礦山、數字鐵路、數字電力、數字煤化工、數字港口等工程,內部信息化水平有了質的提高。目前,數字礦山示範項目已經投入運行,這是“863計劃”項目,內容包括自主開發與應用綜合智能一體化生產執行係統和綜合智能一體化生產控製係統,並配套進行煤礦自動化升級改造和IT基礎設施建設。示範礦井上線運行後,大大提升了傳統煤炭行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未來,我們在技術上將探索智能化、機器人化,在危難險重的崗位用機器人替代人。
橫向上,神華集團建設了財務、業務一體化的ERP(企業資源計劃)係統、供應鏈上下延伸的CRM(客戶關係管理)係統和SRM(供應商關係管理)係統,以及產運銷一體化的生產指揮係統;縱向上,建設了從生產現場控製到生產執行、企業運營三大層麵的管控一體化係統。這裏麵既有“兩化”融合的意義,又有工業轉型升級的考慮,更賦予了“互聯網+”深刻的內涵,從而推動了整個係統的升級發展。
我們目前正在積極進行數字化建設和傳統低端產業的轉型。數字化及信息化作為神華集團“十三五”規劃的一部分,已提上議事日程。
其一,進一步整合神華集團內部產業鏈,全麵打通煤、電、油化、運一體化產業鏈,打造高效率的能源供應體係;其二,逐步建成開放式平台,為煤炭行業服務,支持煤炭行業的有序清潔化發展,構建整個煤炭行業的生態係統,為煤炭行業提供一個先進的發展平台,提高煤炭行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其三,長遠覆蓋更多的能源產品,例如電力、新能源以及創新服務。未來,神華集團還計劃依托自建的電力互聯網平台,搭載銷售電力寬帶及其他電子、電力改造等產品和服務,向電力一體化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
下一步,我們將從“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的戰略總體布局出發,遵循“互聯網+”發展規律,豐富發展戰略內涵,編製神華集團“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明確發展路徑,依托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工業4.0等技術路徑,逐漸對互聯網的前端和後端進行全麵改造,實現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並“+”出更多的產業增量。
脫困不存在一服就靈的妙藥
《中國煤炭報》:什麼因素能夠較快促使煤炭行業脫困?新時期煤炭行業的未來在哪裏?
張玉卓:煤炭行業的脫困沒有捷徑,不存在一服就靈的妙藥,必須運用發展眼光,綜合施策。
一是堅定信心。正如我前麵所講,我們應該對煤炭行業發展總體持樂觀的態度。信心來自政府對煤炭行業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來自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穩定態勢,這是我們脫困攻堅的強大動力和根本基礎。相當長的時期內,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不會變。煤炭不僅是我國最豐富、最可靠的能源,也是我國最經濟的能源。現代煤化工技術產業化發展,也必將進一步拓展煤炭行業發展的空間。
二是放眼長遠。近年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求,使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壓力逐步增大。社會需要清潔能源,但我想強調的是,清潔能源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化石能源也沒有原罪,通過全麵、係統的技術升級和工藝改進,它們完全可以變為清潔能源,核心在於生產環節的清潔化和利用環節的潔淨化,包括燃煤發電和煤炭轉化深加工,關鍵是保證科技創新和升級改造的資金投入。即便有困難,也要放眼長遠,著手實施。可以說這就是煤炭行業的未來。
實際上,在煤炭、煤電領域,上述技術和工藝已逐漸成熟,比如神華集團除褐煤外,原煤實現了100%入洗,運輸過程中噴灑固化劑防止粉塵汙染,港口筒倉封閉儲存,燃煤電廠實現了超低排放,一些燃煤電廠排放指標已低於燃氣電廠的水平。但從全行業看,當前低廉的煤炭價格難以支撐煤炭清潔化的成本,煤炭的價格形成機製還有待完善,我們非常希望全社會對煤炭行業的發展給予正確看待和大力支持。
三是著眼當前。一是下決心實現生產和利用環節的升級,實現清潔化,這樣未來才有市場;二是減少過剩產能,減少劣質產能,這要靠市場的規範、政策的引導和約束;三是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高效配置資源,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四是煤炭企業自身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我們確定了“建設世界一流清潔能源供應商”的發展戰略,這是神華集團在國家經濟和能源產業“新常態”下對自身定位的再認識,符合中央對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要求,契合全球發展清潔能源經濟的道路。
《中國煤炭報》:當前的煤企、煤炭人應該是何種形象?“行業精神”的內涵是什麼?
張玉卓:關於形象,首先,煤炭行業是市場充分競爭的行業,煤炭企業都是平等參與市場活動的主體。其次,煤炭行業供應了全社會近70%的能源,是個發光發熱的行業。再其次,為保障能源供應,煤炭行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承受著許多壓力。
我長期在煤炭係統工作,有些人說煤礦工人“傻大黑粗”,但在我眼裏,他們的“傻”是憨厚樸實不矯情,“大”是心有大愛不輕言,“黑”是麵對苦累敢擔當,“粗”是粗獷豪放好相處。
我想對煤炭行業和煤炭人說,我們應繼續保持優良傳統,繼續奉獻智慧和創造能力,同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扣時代脈搏,順應時代對煤炭行業的要求,扭轉當前煤炭行業的被動局麵,為社會提供清潔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