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礦大信電學院徐州市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調研服務團尋訪民俗手工藝之繩編篇
7月23日,中國礦業大學信電學院徐州市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調研服務團拜訪了徐州繩編藝術家郭貫男老師,並對她進行了專訪,獲得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今年45歲的郭貫男從事繩編、針刃手藝已近10年,她擅長毛線編織、中國結、繡球、香包等布藝製作,更獨創製作了一種蓮瓣繡球。談及學藝過程,郭老師表示編結這門技術求師難,主要是自己學習、摸索。她通過看書、泡圖書館、自行琢磨逐漸掌握了多種類的編織技術。她坦言,遇到困難時她也曾想過放棄,但不服輸的精神支撐她一路走了過來。隨著技藝愈發純熟,她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發展與創新是傳承手工藝的最好途徑。郭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將傳統繩編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編出的物件既有中國結之類,也有遊戲裏的形象,比如植物大戰僵屍裏的喇叭花,很受孩子們的歡迎。此外,她還計劃著製作出適合不同年齡、職位的人的手工藝品。
傳統手工藝傳承困難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銷售問題。“無處可銷則無法生存。”政府雖然扶持手工藝的發展但並沒有很好地提供銷售渠道,所以郭貫男老師希望能夠發揮自身的力量為從事繩編手工藝者找尋銷售渠道,在公益事業上多盡一份力。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製作繩編製品,郭貫男還免費向一些下崗工人、孩子教授製作技藝。同時,她還和一些民間藝人籌備成立了徐州民間工藝美術商會,共同發展推廣徐州的民間藝術瑰寶。在被問及對發展傳統手工藝有什麼建議時,她說應該從學校抓起,年輕一代是發展的中堅力量;光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足夠的,政府應該頒布更多的扶持政策,有了政策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