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育人 潤物無聲----柴裏煤礦綜采二區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
以德育人 潤物無聲----柴裏煤礦綜采二區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
在不久前的山東省省管企業黨建群團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山東能源棗礦集團柴裏煤礦綜采二區以“崇德、育德、踐德”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探索,獲得與會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
長期以來,基層黨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因為難以找到合適的載體而往往容易流於形式。職工中道德文化缺失、理想信念不強的情況普遍存在,亟需拔亂反正、強化教育和引導。通過堅持不懈的探索,綜采二區黨支部利用“崇德、育德、踐德”階梯式提升的德育教育引導機製,讓職工在潛移默化的濃厚文化氛圍裏,在傳統文化精華與核心價值觀的相互對照中,不斷強化核心價值觀,建設既和諧有序,又積極向上的原煤生產隊伍,最終達到服務並指導安全生產的目的。
崇德尚學 厚積薄發
他們利用“班前五分鍾課堂”這一載體,采取一日一題、一事一例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大力宣傳和推崇高尚的傳統道德文化,讓職工在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認識新形勢,接受新觀念,適應新常態,營造“崇德”氛圍。
針對生產單位時間任務重,很難集中太多時間組織學習及核心價值觀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讓職工更容易接受這兩個特點,從豐富內涵、提升綜合教育效果的角度出發,他們把“班前五分鍾課堂”鍛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陣地和開啟安全智慧之門的金鑰匙。
利用職工參加班前會、在安排工作之前,采取一日一題、一事一例等靈活多樣的方式,讓職工在不受拘束、心理放鬆的情況下,認識一個新課題,接受一個新觀念,理解一項新規定···采取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方式,讓職工利用邊角時間積累知識。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空洞的說教,也不再是枯燥的理論,這裏有故事、有經典名言、有古代先賢、有當代先鋒,有時代強音,有遠古的召喚,作為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點,“崇德”建設成為職工積極回應的工程。希望在一次次心靈的碰撞中,拉近幹群之間的距離,增強了黨組織的戰鬥力。
從前在文革中被灌輸的傳統文化就是迂腐思想的觀念得到糾正,近年來被西方所謂“普世價值觀”所誤導的年輕人,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得到積極的響應,傳統文化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和諧共處等理念,對克服個人主義的疾患療效明顯。原來對此有抵觸情緒的職工,如今紛紛到工區拷貝優盤中的內容,希望到家裏放映。
以善立德 以德育人
通過“樹典型、講故事”的方式,以“四德之星”評選活動為載體,從“個人品德”的養成出發,激發職工向善向好,逐步構建良好的“家庭美德”、穩定的“職業道德”,在“一人優秀是榜樣,眾人優秀成潮流”的氛圍裏,構建尊崇道德典範、人人嚴格自律、處處追求進步的“社會公德”。
“四德之星”評選活動以來,已經有5名職工入圍,有哥哥去世後,主動擔負起兩個侄子撫養義務的“仁德之星”楊仁超,有連續在百米井下奮戰三十年,技術精湛、作風頑強,多次挽救工友生命、無償傳授技術的“誠德之星”趙慶文,有十五年如一日無私照顧癱瘓工友的“愛德之星”張慶振等。特別是曾經的“酒鬼”張會濤,在黨支部的悉心關懷下,轉變為泵站檢修的“大拿”,被職工親切地稱為“泵神”;曾經是社區頭痛、多次調解都無法解決婆媳矛盾的家庭,在黨支部和風細雨的思想工作麵前,家庭成員不但捐棄前嫌,還成為和諧家庭的典範,男主人許長永也因為悉心照顧孤寡的老母親而被評為“孝徳之星”,他本人擺脫了家庭關係的困擾,徹底告別了從前那種心不在焉、經常碰手碰腳、02manbetx.com 不斷的狀態,安全生產工作做得更好了。
實踐中立德 活動中樹人
為培養職工相互關愛的協作精神,他們堅持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實際工作中,做到在實踐中立德,在活動中樹人。
該工區黨支部在百米井下工作現場設立了“愛心傳遞小櫥”,裏麵放置了手套、毛巾、口罩、個人常用工具等,方便職工在勞保用品或工具損壞的時候,能夠及時得到更換或補充,減少不必要的人身傷害,確保安全生產。職工取用“愛心傳遞小櫥”的物品後,會主動在第二天自覺補齊,使“愛心”永遠傳遞下去。
通過為職工製作和發放“安全紅腰帶”,利用“中國紅”表達吉祥和祝福,時刻提醒職工抓好安全上標準崗、幹標準活。精心製作孝心卡片,開展“常回家看看,我為父母做一件事”活動,通過“孝心卡”反饋職工踐行活動的情況,形成了礦地一家、共同幫助職工進步的良好態勢。
同時開展了“安全合作夥伴簽字”活動,不論勞動組織怎麼調整、職工休假如何變化,工區都隨時組織職工進行“安全合作夥伴簽字”,職工之間相互簽下的不僅是一份對工友的安全責任和安全提醒,更是一種相互的幫助和愛心,飽含著工友之間濃濃的友愛之情。
綜采二區黨支部通過“崇德、育德、踐德”三個環節,把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有機地結合成為一個整體,思想政治工作因而取得了潤物無聲的良好效果,形成了職工幹勁足、節約意識強、團隊和諧高效、安全形勢穩定、產量質量雙豐收的良好局麵。(劉光賢 沈孝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