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準“脈”看清“路”開對“方”——淮北礦業二類礦井減虧方案審查紀實
怎麼盡快采有市場、有效益的好煤?無效進尺還能減多少?炮掘怎麼消滅?機構怎麼整合?怎麼才能做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怎麼保證讓每位職工都有飯吃?……一係列深刻尖銳的現實問題,都擺在了桌麵上,一個一個地解剖、一個一個地攻克,這是淮北礦業近期召開的二類礦井減虧方案審查會的一個縮影。
7月份以來,淮北礦業嚴格按照“調煤種,抓煤質,減少或停止劣質煤工作麵準備和生產,減係統、減進尺、減人員”的要求,分別對蘆嶺礦、海孜礦、祁南礦、青東煤業、楊莊礦、朱仙莊礦、桃園礦7對礦井的減虧方案進行審查,加快實施“一礦一策”的礦井分類管控模式。
為了確保減虧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淮北礦業參與審查的領導、淮北礦業各部室參與審查的人員分別利用不同時間,深入以上7對二類礦井進行實地調研,力求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透。審查過程中,部分礦井的減虧方案已被審查兩次,但為了使思路更加精準、措施更加有效,方案還在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之中。
審查會上,不僅有對關鍵問題的03manbetx 研究,還有針對日常工作的創新研究,人員怎麼分配,機構怎麼設置,采場怎麼調整、係統怎麼優化、工作麵怎麼布置,需要幾個綜掘隊、綜采區,災害怎麼治理,瓦斯怎麼防治等,都一一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審查和研究。切實做到不僅要提出問題,而且還要找到克服和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以上列舉的各類問題和困難,均在會上討論並形成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一礦一策”的分類管理舉措,不僅符合當前煤炭市場形勢的要求,而且還與省國資委近期下發的《省屬煤炭企業轉型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高度契合。
“開完會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辦法和措施,我們都沒有想到、更沒有做到,我們的思路更開闊了、更清晰了......”一位來自基層的參會人員在會議結束時深有感觸地說。
當下,提升精煤產率、提升萬噸掘進率、降低設備租賃費、降低電耗、礦井水資源利用、推進自製自修等減虧的“金點子”,正在醞釀、形成之中,“井下水井下就地使用”的金點子已經在某礦試行。
(李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