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逐步融入韓城礦區老礦井轉型升級
近幾年,韓城礦業公司立足自身所處煤炭企業的發展大勢,在困境中強化“互聯網思維”尋求突破,大力實施“互聯網+智慧礦井建設”,在老礦井轉型升級中不斷吸納現代科技,夯實安全根基,降低噸煤成本。今年上半年,韓城礦業成為陝煤化集團煤炭板塊中產量增長最快、噸煤成本下降幅度最大的企業之一,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韓城礦區各礦井地質構造複雜,煤層賦存條件較差,自然災害嚴重,目前該公司有3礦4井生產,其中2個突出礦井,1個高瓦斯礦井。因災害製約,在2013年以前長達40多年的時間裏,原煤年產量一直徘徊在400萬噸左右。從2012開始,該公司靠技術創新支撐,把“互聯網+”廣泛應用於老礦井轉型升級之中,通過智慧礦井建設、無人值守技術應用、瓦斯零排放礦區建設等舉措,不斷提高生產礦井的智能化裝備水平。經過3年多的不懈努力,礦井安全監控係統、電力調度指揮係統等,均實現了“三網合一”。
該公司在智慧礦井建設中,著力打造硬件+軟件+服務安全生產的模式,以智能戰略為牽引,優化老礦井生產工序和作業流程,采用新設備、新材料、新技術,沿著互聯網+智能轉型升級之路,不斷提高老礦井的智能化裝備水平,實現綠色開采和安全高效開采。據該公司調度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 2014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公司數字化調度指揮中心,主要由礦井安全監控係統、電力調度指揮係統、生產調度指揮係統組成。安全監控係統主要監測礦井瓦斯、一氧化碳、風速、設備開停、風門開關、抽放計量等通風環境參數,實現了瓦斯超限自動報警斷電功能,目前公司各礦上傳測點總數達1000個左右,覆蓋了生產礦井所有區域;電力調度指揮係統由7個集控站和調度中心構成,包括10個地麵變電站、22個井下變電所,實現了地麵和井下供電係統的全覆蓋,解決了煤礦供電係統短路越級跳閘的國內難題;生產調度指揮係統除了具有組織、指揮、協調的職能外,將井下人員定位、虹膜考勤、安全隱患排查、通風三維動態、工業視頻、產銷計量等安全生產信息進行了整合集成,全麵智能地采集各礦地麵、井下工作場所安全生產數據和運行畫麵,實時傳輸,實現了礦區安全生產信息與資源共享,提升了礦井安全生產現場管理的水平。
近幾年,該公司相繼完成了所屬生產礦井的智能化升級改造,並先後淘汰了3個采區,優化了各礦生產係統,使綜采機械化率達到100%,綜掘機械化率達80%。尤其是2013年率先對桑樹坪礦進行了智能化數字化升級改造,實現了井下通風、排水、運輸等五大智能係統自動化運行,在地麵集中控製。其中,井下大皮帶、變電所、水泵房、壓風係統、局部通風係統均實現有人巡檢無人值守,共減少崗位工人近200人,而且保證了礦井各生產係統安全穩定運行。目前,該公司從各礦瓦斯、防治水、巷道支護等災害治理,到采掘機械化配套、係統運輸,均已具備了千萬噸的年產能力。
韓城礦業把“堅守安全底線,夯實安全根基,保持安全態勢”作為智慧礦井建設的首要前提。為解決製約礦區發展的瓶頸問題,2012年以來,該公司不斷加大災害治理力度,先後成立了煤炭綠色安全高效開采研究中心和4個研究所、3個實驗室,集中力量加大瓦斯、水災、火災等重大災害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已連續3年實現瓦斯零超限,瓦斯抽采濃度由以前的2%—3%提高到現在的10%以上。同時該公司通過科研攻關,沿空留巷、3號煤綜采放頂煤、2號煤降采高、11號煤下保護層開采、防治水等技術難題相繼破解並在各礦井推廣應用,為公司的經濟發展和老礦井轉型升級增添了新動力。(陳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