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宋同文:踏訪石山孜

作者:宋同文 2015-08-23 21:04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在淮北就有這樣一座小山,因在山的北側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石山孜遺址而名聲顯赫。

仲春,我再次踏訪石山孜。遠遠望去,在黃燦燦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麥苗映襯下的小石山,顯得更加端莊了,以一種溫潤的氣質,抑製著周邊的浮躁。

石山孜遺址位於烈山區古饒鎮石山孜村。現在村莊已搬遷,這一片成了淮北市新的經濟開發區。遺址南依石山,山為純石無土,峭峰怪石林立。石山周圍較為低窪,大雨過後,積水呈現護山河狀。據清光緒《鳳陽府誌》載:宿州西北50餘裏有石山,周圍上一裏許,純石無土,介然獨峙,層層迭起,嵌空玲瓏,如雕如畫。”故當地百姓傳說,此山為神仙楊二郎擔山掉下的扁擔楔子,又稱為“飛來峰”。

1984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石山孜遺址被文物部門發現。遺址處於石山的北側,中間有一條寬4米的村路穿過,路北溝內切麵處文化層暴露明顯,厚約1.5米,上距地表1米。五花土層呈不規則狀,內含大量顆粒狀紅燒土和各種陶片。路南溝內有大量貝殼堆積層,間有少量陶片和手製紡輪,質地多為泥質紅陶,也有少數蛋殼紅陶和黑陶。還有一些錐形鼎足,鼎足大小長短不一,質鬆火候低。陶片均無紋飾。1987年,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複查,確定該遺址東西長379米,南北寬350米,實際麵積近12萬平方米。1988年,省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第一次考古發掘,勘察麵積100平方米;1992、1993年又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發掘麵積350平方米。三次考古發掘共清理灰坑395個、墓葬16座、房屋遺址15處,出土陶、石、骨、角器等350件。

經過對出土文物的碳十四檢測,該遺址所處時代距今約7000年前。結合考古發掘各類出土文物綜合判斷,石山孜遺址具有麵積大、堆積厚、文化內涵豐富、出土器物特征明顯的特點,其時代明顯早於臨近區域所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同中國早時期的新石器文化代表裴裏崗文化遺址時代相近。但文化內涵與裴裏崗文化遺址又相互獨立,是名副其實的淮北文化之根。因此,石山孜遺址作為皖北區域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代表,對深入研究皖北地區早期文明的起源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1989年,石山孜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石山孜遺址保護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

石山不高,卻氣象崢嶸。我再次登上石山,尋找第一次登山時不知道的景觀:一是鑼鼓洞。鑼鼓洞名來已久,為石山第一景觀,一塊巨石滾滾欲下,被一塊小石頭頂住,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頂住這塊巨石的是石柱,用石塊敲擊不同部位,聲音各異,清脆悅耳,如鑼鼓聲,故名:鑼鼓洞。二是牛鼻子窟。顧名思義,我看到一塊凸石的兩旁,夾著兩塊石頭,遠看確實像個牛鼻子。三是二郎神的腳印。在山腰東北角有一處凹下去的地方,酷似腳印。當地人傳說,這是神仙楊二郎路過此地歇息時留下的腳印。還有一塊巨石,被齊刷刷切成兩塊,像快刀切出來的豆腐。故老相傳,此石為關羽試刀石。在山上,我盡情地遠望,欣賞著大自然的風光,暢想著7000年祖先生生不息的情懷,感受著這片熱土的神奇。

據了解,以前石山山頂正中間有個二層樓閣,中間有樓梯,樓上供奉著玉皇大帝;山腰南側有個土地廟,供奉著土地神;山的西南角還有個廟,三間正殿,三間西屋,裏麵供奉著觀音菩薩。1953年左右,二層樓閣被拆除;文革時期,兩座廟宇均被毀壞。原本在山的西南角有四塊石碑,上麵載有石山孜的一些信息。現在,隻能在僅存的一塊破損石碑上,看到“天地君親師”五個字。

站在石山的西北角,遠遠地向著石山方向望去,我看到並列樹立在遺址上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塊石碑,不由自主地對這座山和這片土地產生一種敬意,並深深地鞠躬。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