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波:走味和新味的距離
現在許多食品,沒從前好吃了。走味了。
就拿雞來說吧。小菜場上供應的那種小白雞,他們叫“白拉克”的,價錢真便宜,就是不好吃,一點鮮美的味道都沒有了。有些菜館裏,也大抵用這種雞做原料了,白斬雞也沒滋味了,雞丁、雞片、塊雞、炸八塊等等都不好吃,他們還得多加味精,雞的味道更沒有蹤跡了。這種做菜料的雞,一定是養雞場裏生蛋的卵用雞過了高產期而退役淘汰下來的“退伍”的“報廢”雞,本來也隻是卵用而不是肉用的雞,當然不好吃、沒滋味。這種“白拉克”像是意大利的來亨雞,係統的專門管生蛋的雞場裏,供給它們的飼料當然也考慮到這一方麵,人工拚湊配合的飼料,同農村裏農戶飼養的,散放在門外聽由它們去找野生草實和蟲豸來吃的,自然不同。所以有些人到市場上去買,要揀農家飼養的土雞,認為土雞味道要好得多。不過也有人說那還是不行,現在的總沒有以前的好吃。這是時勢大勢所趨,是時代潮流,沒辦法的。他們認為現在各種東西,都跟從前不同了,因為工業發達了,人口增加了,空氣和水受到汙染,各種天然自然生長的東西以及農產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許多其它的食品、食物,畜牧業的,水產漁業的,都是因此而走味。有些本來是天生的自然產物,現在要由人工飼養來供應了。比方甲魚、黃鱔、河蝦、某些淡水魚,還有海產的對蝦、海帶、鹿角等等都新增了由人工養殖的產品,因為攝取的是人工配製的飼料,當然跟原先從大自然中去捕撈來的不同,走味是自然必然的了。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大約是供不應求。因為天生的產物數量有限,又經過分的獵取捕撈而資源枯竭,更緊張了。這種現象,隻有以人工養殖來增加生產,才能滿足人們需要,而且價格也許還可以降低些,因為生產可以設法增加。這就是大勢所趨,而同時也不能不走味的道理,那是無可避免的時代朝流。
走味,隻是表明了跟先前有些不同,不好吃了。不好吃是味不鮮美。味的鮮美不鮮美,是否有一定標準?這裏的人當做不好吃,隻是把先前滋味作為標準而說的話。換了個標淮,是不是就可以講做那個不好吃,反而是進步的,革新的,適合時代需要的,符合天下大勢的,因而應該說它是更美味的,更好吃的呢?所以說成不好吃,就是我們的味覺沒有跟上時代潮流之故。這是我們自家犯的錯誤,要我們自家以改革、開放、進步的辦法來趕上去的。要配合時代潮流才對,應該對此種不好吃的說法有所批評、提醒,不應縱容姑息。要把不好吃說成很好吃。
比方拿飲料來說吧。我們飲茶、喝湯、紅茶、綠茶、祁門、龍井、冬瓜湯、焦大麥、金銀花露、酸梅湯等等,後來有了外國來的荷蘭水、汽水、雪碧,那是同一種東西,隨後來了可口可樂,那是很別致的、焦黃色,不好看,氣味也不好聞,味道也雜七雜八的沒什麼好喝的;但是它竟然後來居上,很出人意料地占領了市場,不多久大眾也接受了,成了氣候,成了暢銷品,許多摹放的品種也隨之而起,五花八門。這種奇怪的質料,風靡一時,就沒有人說不好吃了。這是我們已經趕上了時代大潮流了。那麼,先前所說的走味的想法,不是有點落伍的味兒了嗎?這應該是,或者我們民族懷“思古之幽情”多了些,以致如此的吧。不要再對走味有什麼不高興了。我們應當努力設法從改革開放的觀點來把走味變為“新味”,這樣才能配合、適應大時代的新潮流。這也不單是吃這一方麵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