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幹部到國企領導,他為一方百姓,興一方經濟,成一片烏金瀚海
“你們有什麼勘探依據嗎?帶了什麼可靠的資料?”
院良臣趕緊解釋說,“我們伊克昭盟和陝西神府地連地、水連水,煤連煤,走到哪裏到處都是露頭煤,神府的是精煤,我們的煤怎麼可能不是呢?我這兒有個統計數字,我們東勝煤田總儲量為900多億噸。”
時間倒回1984年的8月,彼時,受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千奮勇指派,時任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副書記的院良臣到北京彙報,請求將東勝煤田和神府煤田一同開發。
如今的神府東勝煤田早已經大開發,院良臣也已是一位耄耋老人。夏天的早晨,記者見到他的時候,院老穿著一件最普通不過的白襯衫,一條深色長褲,半彎著腰,拄著一根拐杖,稀疏的頭發幾近全白。院老拄著拐杖安靜的站在那裏,像極了一幅畫,感覺是那樣的親近。
一同前來的電視記者需要攝像。院老的老伴兒伸出手幫著抻了抻衣服,扣好扣子後又說,“要不去換件衣服吧?”院老低頭看著身上的白襯衫,用手摩挲了下,抬頭望向老伴兒說,“不換了吧。”半征求意見半回答問題的語氣,透漏著一位老人的慈祥與溫和。
礦區開發項目立項時是一窮二白。院老回憶,“當時我們走的時候,隻有12個鑽孔的資料,再就是一張伊克昭盟地圖和伊金霍洛旗地圖,困難相當多。”麵對院老粗略算出來的煤炭儲量數字,國家計委重點二局局長江羅維嚴肅地表示國家投資開發煤田是要有科學依據的,光靠說不行。於是,院老開始晝夜加班,準備相關材料,資料越來越多,依據也越來越全。後來,江羅維向國家計委彙報後,告訴院老,“你們的熱情很可貴,就和榆林一起先做工作看吧。”這之後不久, 1984年11月6日,國家計委發出了“關於成立中國精煤公司籌備處”的通知。
建設一個大型煤炭基地,按常規順序,應先作地勘,可研論證,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然後建設煤礦,經過一定時間的建礦過程,礦井建成移交生產後才能達到運銷煤炭的條件。但東勝煤田與神府煤田一樣,都是以運銷煤炭起步,即在一切未動之前,就開展了煤炭經銷業務。煤炭經銷,離不開鐵路。在那個荒野大漠的環境中,除了落地煤,沒有什麼條件是現成的。為了建設一個大型煤田,鐵路建設被提上了議程。
1985年11月4日,國務院以煤代油專用資金辦公室下達了“關於成立包神鐵路建設指揮部的通知”,時任中共伊克昭盟委員會副書記的院良臣被任命為指揮部指揮。
從那時起,此後整整兩年的時間裏,院老的精力幾乎都投到包神鐵路的建設上。“我主持修建包神鐵路,壓力確實不小。”眼睛一直向下看的院老回憶起30年前包神鐵路修建的事情時,抬了抬頭,聲音也略微高了幾分。他說,存在幾個問題,首先就是資金缺口太大,如何節約建設資金成了首要問題。第二是勘探設計院對包神鐵路的設計總體水平很高,但伊盟有伊盟的實際情況。初設審定會之後,指揮部用近兩個月時間對照設計在沿線進行了詳細調查。
在院老的影集裏有一張照片,幾個人挽著褲腿艱難的行走在沙漠中,照片中能看到幾叢綠色植物。幾個人深一腳淺一腳一步一步往前挪的身影被記錄了下來,沙子埋到腳腕。照片下麵附了一句話,“在轉龍灣察看包神鐵路”。“你們是不知道,就當年那些個沙梁梁,他就踏了個遍。就是為了一條鐵路。”提到修建包神鐵路,院老的老伴兒也插了句話。
院老說,“修建包神鐵路,每一項設計的每一次改變,都要經過艱苦地調查和激烈地爭辯。沒有高度的責任感是難以辦到的。”院老回憶,為了就地尋找石料,他帶領指揮部人員踏遍了沿線半徑30公裏以內的溝溝岔岔,終於找到可利用的石料;為了改變關碾房一段線路和站址,指揮部派人專程去成都請來設計人員;為了改變路堤防護方法,指揮部先作出樣板以說服設計人員;為了提供縮短橋梁和取消沙漠地段部分涵洞的依據,指揮部建設處寫出了庫布其、毛烏素地區降水與徑流量評估論文。包神鐵路建設過程中,10項設計的改變,既利國家,也利人民,等於是辦了10件好事兒。
說起院老主持修建包神鐵路,院老的老伴兒滿是心疼:“有一次,去給千奮勇彙報鐵路建設前期工作,他跌斷了髕骨,住進醫院,在病床上完成工作。年底有個會,病還沒好,他就提前出院,拄著拐杖參加會議,開一天會下來,腿腫的老粗,我就每天給打水熱敷消腫,第二天又這樣。”
1989年3月8日,鐵道部第十九工程局一處鋪架隊經過29個月的緊張施工,在終點神木縣大柳塔鎮鋪上了正線最後一根鋼軌,包神鐵路全線貫通。1989年10月8日22時,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乘坐專列從包蘭線上的萬水泉站駛入包神鐵路,9日8時到達終點站大柳塔。一下火車就神采奕奕的寫了“煤海築路,造福老區”的題詞。8時30分,包神鐵路通車典禮開始,李鵬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通車典禮上講話:“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熱烈祝賀包神鐵路勝利通車……”院老回憶:“講話結束後,李鵬親自剪彩,在總理剪彩的一刹那,整列煤車徐徐開出。”
包神鐵路是華能精煤公司開發神府東勝煤田建成的第一個大項目。國家計委原定一期工程的任務是達到1000萬噸。投資6個億,3億修鐵路,3億建煤礦。包神鐵路打響的第一炮,為後來的開發建設提供有益的經驗。
1959年,周恩來總理為包鋼一號高爐出鐵剪彩。30年後,李鵬總理參加包神鐵路通車典禮,寫下了國務院總理為自治區經濟建設項目第二次剪彩的光輝曆史,宣告結束了鄂爾多斯沒有鐵路的曆史和神府東勝煤田大開發的開始。
院老已經83歲了,精神頭不如從前。采訪過程中,無論是說到小時候極貧的家庭還是文革的批鬥,不管是慘遭迫害還是重新工作,不論是煤田開發還是鐵路建設……院老始終平淡述說,但他平淡的語氣依舊掩蓋不了他所經曆過的那些苦難、那些奮鬥、那些熱情、那些執著還有那些感動。
一片煤海,一條鐵路,一心奉獻。回望先輩們走過的路程,體驗著礦區開發建設30年後的錦繡風光,我們不能忘卻的,是開拓者們奮勇前進的身影,需要記住的,是他們不畏難、不懼險的奉獻精神和開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