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那麼大我們去闖闖——臨選廠走出去托管選煤廠側記
歡送外出員工。 (劉小礦 攝)
“我們廠作為選煤行業的領軍企業,擁有管理、技術、人才等許多優勢,隻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深挖內潛,開發外部市場,主動找活掙錢,就一定能闖出一條路。”臨選廠領導班子近年來提出這樣一種思路。
隻有走出去才有路
近幾年煤炭行業不景氣,尤其今年形勢更差,職工的收入也有所下降,但尚未出現工資拖欠現象,這點大家都很清楚。為了不拖淮北礦業的後腿,臨選廠領導帶隊輾轉山西、江蘇、陝西、內蒙等省,考察了很多項目,經過多次考察、互相了解、艱苦談判,2014年12月23日,臨選廠與徐州潤港選煤廠簽訂了合作協議,標誌著該廠走上正式托管選煤廠之路。
2015年5月1日,臨選廠升旗儀式上,在該廠的辦公樓前,第二批職工又開赴山西,廠領導、中層幹部和職工們列隊歡送。外出代表張寒發言簡短而有力:“請領導和同誌們放心,我們在外麵會不放鬆、不放縱,固守本心,團結協作,有活一塊幹,有勁一塊使,讓他們見識我們亞洲最大煉焦煤選煤廠的真正實力,我們不會給臨選廠抹黑,相信我們會帶來榮耀,也請大家守護好我們的家園!”“盡管他隻是出去工作,但我有一種送丈夫上戰場的感覺。”梁彥的丈夫程振海也在那20人之列。在這幢辦公樓前,這樣的場景一次次重演。“我們的職工真是好,說走的話也就是提前一天、甚至半天時間通知,就算這樣,說讓走就走。”選煤運營部部長陳幹說。
“外出創效,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涉及的事很多。往外派人員,以配齊配強為原則,但‘家裏’也得留下強有力的隊伍作為支持,畢竟這邊是大頭。”廠長薛峰說,現在已經有近100人在外麵,再往外派,難的是外麵的管理人才和高技能操作職工隊伍,新人的培養也需要周期,不過困難再大,路還是要堅持繼續走。
人是“擠”出來的
“三個中央選煤廠還要走出去600人,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進一步壯大走出去的隊伍……”,今年,在該廠各類會議上黨委書記劉傑反複強調“把外出托管運營作為一項產業來抓”的決心。但臨選廠生產崗位點多、麵廣、戰線長,要減員分流、走出去開拓市場,如何“擠”出更多職工外出創效,成為考驗該廠的最大難題。
“我們現在既是操作司機,又是機電維修工。”“多學一門技術總是件好事,以後退休或者出去了,也能有口飯吃。”正在拿著焊槍練習的袁一分廠運行二班班長李付峰說。年初以來,在輸煤車間、袁一分廠兩家試點單位的帶動下,探索“操檢合一”模式。該廠各生產單位的崗位操作司機紛紛拿起扳手、割槍、電焊鉗,自主維護設備、巡查隱患、處理故障。這一舉措壓縮了崗位,減少了人員,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為“走出去”爭取到了“人”。廠裏出錢培訓並幫助“操檢合一”崗位人員取得相應操作資格證,成為複合型人才,也被職工點讚稱好。
通過科技自主創新,推動“四化”建設,實現無人值守,從而促使崗位減員分流,進而緩解崗位人員壓力,是該廠支持“走出去”發展的另一大舉措。2月27日,東區受煤坑崗位第一台改造後的給煤機試運轉成功;5月19日,西區裝卸車間原煤除雜係統智能化改造項目也傳來捷報,“機器手”取代了“手選工”,物料識別準確率達80%以上。廠長薛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這些崗位實現無人值守後,可減員近40人,為補充走出去人員提前做好準備。”
別給咱臨選廠丟臉
“出外打工回來,才知道外麵需要的是技術,隻有技術全麵過硬在外才能吃得開,啥也不說了,回家好好練技術。”出外打工回來的西區裝卸車間職工胡青感慨地說。回來之後,他自學重控、加壓等質量崗位的相關知識,並在該廠8月份質量司機的選拔中,以全廠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像胡青這樣出去後又回來,自我加壓的職工在臨選廠不在少數。
2015年6月28日,當天已經完成了甲方的洗選任務,但大家看到原煤剩下不是太多了,堅持和當時山西盛源選煤廠副廠長高磊溝通說,“別停車了,繼續開車把剩下的那點煤洗完,讓甲方看看我們的戰鬥力。”原本可以在晚上19時多就吃飯的他們,硬是多洗了2個多小時,直到晚上21時才吃飯。“在外麵幹活時間‘越長越會過’了,我們空閑的時候就去附近的周圍‘淘寶’,一些彎的鋼筋錘錘砸砸接著用,螺絲帽也是撿回來收起來,需要時再用。以前沒出來的時候,認為家大業大,現在想想確實是太浪費了。”徐州潤港選煤廠技術員朱大彬介紹說。“在外頭工作,生產不是最難的事,生活才是大問題。”山西遠騰選煤廠副廠長張節文說。思鄉是外出職工的“通病”,每到休息的時候,看到最多的是大家與家人在打電話、發短信、聊QQ……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職工都會被安排回家集中休息一段時間,保持持續良好狀態。在遠騰選煤廠工作的職工張子華說,過去在臨選廠,同事之間偶爾還拌個嘴,到外麵就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安慰,相互鼓勵,大家就有一個想法,別因為咱給臨選廠丟臉。
目前,臨選廠已經托管了徐州潤港選煤廠、山西盛源選煤廠、山西遠騰選煤廠,另外通過直接勞務輸出的方式走出去18人。盡管由於市場大環境的因素,現階段托管選煤廠方麵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和問題,但“我們現在最大的優勢是,職工的心氣很足。前段時間,甚至有幾名女職工也提出想出去試試。”廠總工程師劉億說,這帶給了大家對未來更多的遐想和希望。(常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