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化”看變化
30多年前,我們的前輩們以自己特有的胸襟情懷,發揚“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餐風露宿,白手起家,硬是在龍岩這塊紅土地上建起一對對礦井,排排樓宇。回眸過去的30年,礦山職工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井下的生產工藝、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有什麼樣的變化呢?本文選取瓦窯坪煤礦、富嶺煤礦日常生產管理方麵的幾個鏡頭,由點及麵同大家一起來感受30年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變化。
管理“數字化”
10月3日上午,富嶺煤礦井口來了幾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是當年參加富嶺礦建設的退休老同誌,特地到井口看一看的。在井口調度室裏,該礦工作人員給他們一一介紹:這是電子考勤係統,每位下井工人的礦帽上有一個磁卡,職工上下時間、井下人數自動存儲在電腦裏,一目了然。這是安全監控係統,它通過傳感器對井下瓦斯、一氧化碳、中央水泵房水倉水位進行實時監測,直接反映到電腦顯示屏上,超限時能自動報警。緊接著,調度室主任蘇騰基打開電腦,向他們介紹井下地麵可視安全監控係統、煤炭銷售查詢03manbetx 係統、安全風險評估係統、安全現場管理係統的運行、管理與使用情況。當他們聽說這些所有數據可通過內部網絡可以直接傳送到福建煤電股份公司時,連聲說道:太好了、太好了,當年我們想都不敢想象……。
質量標準化
“現在宣布上旬安全質量標準化驗收評分情況:掘進第一名的是綜八隊,采煤第一名的是采一隊……”。10月10日下午,瓦窯坪煤礦副礦長羅紅星在安全生產例會上宣布當天上午檢查結果。一直以來,該礦積極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管理,改善煤礦安全生產基礎條件,不斷推動著礦井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的提高。該礦 “花園式”工業廣場上花草常綠,厚厚的草皮、幹淨的水泥地板蓋住了昔日的“黑土地”;井下采煤工作麵單體液壓支柱成排成行,掘進工作麵“工”字鋼支護整齊牢固,“以鋼代木” 支護改革提高了頂板管理水平;井下電話線路、壓風管路和防塵灑水管線三條“生命線”延伸到井下每一個生產作業點;煤車在機車牽引下歡快地行駛在燈火通明的運輸巷道中。如今,該礦井下職工的作業環境不斷得到改善,職工快樂地工作。
辦公自動化
10月13日上午,筆者來到瓦窯坪礦黨政辦,辦公室裏整齊地擺放著3台電腦、一台複印機,辦公室的小吳正在準備給公司黨工部發送電子郵件。近年來,礦裏接通了公司寬帶網,機關實現辦公自動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機關每個部門配備了至少一台電腦,公司專門舉辦了電腦培訓班,要求人人會電腦,工作人員每天上班必先打開郵箱,看有何通知、工作安排,然後各人完成自己的工作業務。當年用手寫蠟紙刻印文件早已被電腦打印取代,30份文件幾分鍾就完成,方便快捷又美感觀。實現辦公自動化,通過內部網絡係統傳輸,分布永定、龍岩、蘇邦三個片區方圓一百多公裏、20多個單位的電子郵件、信息查詢、日常辦公、決策支持融為一體、互動,隻要打開電腦鼠標一點整個公司生產經營情況盡收眼底,溝通加強,聯係多了,辦事效率顯著提高。(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