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莉莉:作一顆璀璨星辰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像是跨越世紀與一位女性靈魂在對話,也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心靈碰撞,我用自己的全部感觀去感受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那是一個海倫所感受和理解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陽光充滿生命氣息的世界。
喜歡這本書,不僅被海倫的事跡所感染,更多的是被她的精神所感染,被她所描繪的世界所感染。她的筆下沒有苦難,因為所有的苦難都被她征服,她的筆下沒有個人的苦悶,有的是她對世界的關注,對殘疾兒童、對戰爭創傷的關注。因為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曾得到許多人的無私幫助,所以她要把這些回報給身邊世界。她要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去學習,去旅行,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她要用自己有限的時間去幫助更多的人,更多更加不幸的人。
海倫的一生是不幸的,嬰兒時期就失去了視力和聽覺,一生生活在黑暗和沉寂中。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沒有光明的生活裏隻有黑暗,沒有聲音的世界上隻有寂靜。但對於海倫來說,黑暗無法阻攔溫暖的陽光和馨人的花香;寂靜也無法鎖住輕微的振動和微風拂過的清涼。不能看到不代表不能體會,無法聽到不代表不能感受。上帝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為海倫打開了另一扇窗。看不到花的美麗,但總還能聞到花香,看不到藍天白雲,但青草的芬芳和那流動的風也能讓她感觸世界的美好。聽不到鳥兒的鳴叫,聽不到轟隆隆的雷鳴,她卻能感受到鳥兒鳴叫時的振動,那些細微的振動或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從來也沒有發現過的美好。
無法用耳朵去聽,海倫就學會了用手去聽,用手去觸摸所有的物體,感覺不同的質感和形狀,感受水的柔軟和清冷,區別不同的人的不同相貌,區別不同花草的不同枝葉。用手去體會盲文的凹凸,“聆聽”別人的感受和聲音。用手去觸摸歌唱家喉嚨的振動,想像聲音的奇妙。這雙手為海倫打開了更多的窗,展現出更遠的風景,也使海倫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和目標。
對於倔強的海倫,僅僅是 “看”和“聽”,已不能滿足她不斷長大的心,她要說,不僅要用筆來“說”,用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她還要用自己的聲帶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學習的過程枯燥艱難,一個詞一個詞,一遍一遍無數遍的練習,沒有聲音作為參照,要發出正確的讀音,需要她不斷的嚐試摸索和練習,她隻能憑手的感覺來區別不同詞語的細微振動差別,無數次的失敗夾雜著多少次沮喪,她在黑暗裏獨自摸索,跌跌撞撞,但想說話的渴望始終在鼓舞著她,一個詞一個詞的積累,每個詞的發音,她都要通過記憶把它牢牢記在心裏,勇敢與付出換來她站上了演講台,說出了屬於自己的聲音。或許她的發音不夠標準,或許聽眾還不能完全明白她的表達,但她正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在前進著,朝著她心中所向往的世界前進著。
海倫又是幸運的,因為她生活在一個愛她的大家庭裏;因為她有一位良師益友安妮.莎利文.梅西;因為有那麼多關心和幫助她的前輩友人;更因為她擁有一顆熱愛世界的心,一顆樂觀豁達的心,一顆不懼不驚勇往直前的心。
讀完她的書,感受最深的是她對身邊世界的驚歎和好奇,對未知的無限向往。“每當我聽到有人說我的生活圈太小時,我總忍不住暗自好笑”。對於別人的同情和憐憫,她全然沒有當作一回事,反而覺得是那些人太不明白她,太不了解她的生活。
她的書裏有很多描寫風景的片斷,不同季節不同地方的風景,甚至是出門散步的一條小徑,也能引起她的無限暇想。透過那些文字,那些不同的花花草草的名字,你看到的是一個無比開朗、樂觀向上的女子,對比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我們富足、安逸,我們能看到也能聽到,但我們卻沒有真正用心去看、去聽,對於眼前的美好,對於季節的更迭,對於付出和愛,我們反而不如海倫敏銳。也許隻有苦難的生命才能感知活著的可貴,而一時的富足反而讓我們活的理所當然,全然不懂得珍惜。
放下書本,回歸自己的生活。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安逸,而我們的幸福感卻在節節下降時,我想,我們的目光看的太近了,我們是時候學會抬頭挺胸,麵向遠方,我們是時候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夢想。
十八大,習總書記提出了中國夢,在我看來中國夢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夢,更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夢的總和,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夢。作為晉煤集團的一分子,我們的夢想不再是吃飽穿暖,不再是物質生活的不斷增長,我想我們可以抬起頭看的更遠一些,想的更長一些。我們的夢想也應該像海倫一樣,關注的更多,思考的更多,付出的更多。
“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我的夢想是像海倫那樣,把自己點燃,變成黑夜裏的一顆星辰,照亮別人的生活,活出不一樣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