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誌強:“溝通”是管理的命脈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通暢。作為一個企業、群體或團隊,溝通就是為了設定的目標,將信息、思想和情感,在個體或群體間傳遞,並且達成共同協議的過程。
有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管理者80%的工作時間用於溝通,管理者的能力體現80%在於溝通,溝通能力強的更善於管理。由此可見,一個企業70%的問題是由於溝通不暢或溝通障礙造成的。反映在幹部的執行力不強、落實力不實、領導力不高等方麵的問題,歸根到底,都與溝通能力的欠缺和溝通方式的不當有關。我們在管理實踐中,溝通能力欠缺、或溝通不到位、方法不得當、或不善於溝通的管理人員不為少數,由此而造成管理上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頻發。
沒有溝通,就沒有管理。著名組織管理學家巴納德認為:“溝通是把一個組織中的成員聯係在一起,以實現共同目標的手段”。管理的過程是一個通過發揮各種管理功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機構的效能,實現企業共同目標的過程。我們在管理工作中與某個成員,為傳遞思想信息、工作意圖和聽取對方的反饋意見,以企達成共識,實現管理目的行為,實質上就是溝通,是一對一的溝通。我們已習慣於將一對一的溝通叫做“談事”或“說事”,將一人與多人的溝通叫做“商量事”或“研究事”,將一人與幾十或上百人的溝通叫做“開會”或“座談”。包括印發各類文件、函件,發送郵件、信件,打電話、發信息、發微信等等,都是為了傳遞信息、表明觀點和意圖,通過書麵、網絡、電訊等不同形式所采取的溝通方式。由此可見,管理離不開溝通,溝通滲透於管理的各個方麵。從這個意義上講,溝通就是管理,溝通的過程就是履行管理的過程。可以說,沒有溝通就沒有管理。
會溝通者,才會管理。有人說溝通很簡單,不就是說話麼,有什麼會與不會的。其實不然。說話誰都會,但要把話說得藝術,對方願意聽、聽得進、聽得懂,能夠達到溝通的目的,這就要講究說話的藝術和溝通的技巧。針對一件事、一項工作,首先要考慮應當與誰說、在哪說、怎麼說?從溝通的對象、時間、地點、場合、方式等,力求恰到逢遇、恰到逢時、恰到逢處、恰到好處,才能達到最佳溝通效果。其次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口氣,即交流溝通的技巧。俗話說“話有三說,好說為上”。尊重對方,是進行成功談話的前提條件。很多人儻儻而談,以為自己很會交流,其實他們隻顧著表達自己的意見,沒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流不算成功的溝通,隻能是單方麵的互動。再其次是,要學會傾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在直抒胸臆之前,先聽聽對方的話是很重要的。一個人越是有水平,他在聽別人講話時就越是認真。同時要附和對方談話,使談話氣氛輕鬆愉快。即使要批評對方,也要掌握批評的藝術,批評人的良方是委婉而就事論事,不要當著別人的麵批評,並不失時機地讚美對方。最後一點,“閑扯”是與人交談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學會“閑扯”。在與他人交流溝通前,如果你還不知從何說、怎麼說時,不妨從閑扯開始。閑扯並不需要才智,也最容易拉近距離,隻要扯得愉快,你就會在閑扯中自然轉入正題。
善於溝通,才善於管理。不善於交流溝通者,不外乎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少言寡語者,性格內向,平時不善言談,你怎麼說我就怎麼做,不參雜自己的思想觀點,秉持沉默是金。二是欲言又止者,性格中性,怕話多傷人,擔心說不好、說不對丟人,秉持言多必失。三是欲說無辭者,性格混合,心無己見,對談論或溝通的話題,因缺乏高度認識和成熟的思想觀點,在交流溝通中無法形成獨到見解,欲說無辭,隻好隨波逐流,頻頻點頭認可,或重複讚歎他人的高見,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師。四是不知言從何起者,性格猶豫,對事不說不行,說又不知從何說起,找不到合適的話題作為交流溝通的切入點,常常思前想後,猶豫不定,錯失良機,秉持萬事開頭難。如果說溝通就是管理,那麼,不善於溝通者就不善於管理,也就不適合於做管理崗位的工作。善於溝通者,才善於管理。會溝通者,才會管理。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與人交談時,若能做到思想放鬆、隨隨便便、沒有顧慮、想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談話就能進行得相當熱烈,氣氛就會顯得相當活躍。”抱著“說得不好也不要緊”的態度,按自己的實際水平去說,是有可能說出有趣、機智的話語來。
溝通到位,才能管理到位。所謂溝通到位,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麵:一是管理者與管理層直接相關人員溝通到位。二是管理者對所要交流的信息、想法和意圖等表達到位。三是與溝通者在達成思想共識上尋求到位。四是將達成的共識及時傳達、落實到位。達到上述“四位一體”,方為溝通到位。換句話說,就是管理者將自己的工作思路、想法、措施、目標和要求,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與該交流溝通的人員都說到、說清,使被管理者明白、理解管理者的意圖,並傳遞和執行下去,這就是溝通和溝通的目的。由此可見,隻有溝通到位,管理才能到位。溝通不暢,管理就會出現“血栓”。管理到位才能執行到位,管理缺位執行就會出現“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