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一座中國庭院,多少思想榮光

作者:胡蘊紋 2015-09-16 19:06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一座中國庭院,多少思想榮光

——專訪徐州市彭城書院院長、文化學者漢風先生

著名文化學者漢風先生是徐州本地人,大學二年級即出版了個人詩集《失落的風景線》,是我國能在學生時代出版個人專輯的第一人。至今已出版過文集《江淮舊夢錄》、《彭城十記》等10餘部個人專著。曾被譽為“一位站在曆史的屋簷下透視未來的作家”。漢風先生近年來多次應邀到複旦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高等學府講學,並於2007年創辦了國內第一所公益性質的現代書院——彭城書院,7月28日,中國礦業大學“書院尋蹤”暑期實踐團成員來到彭城書院,有幸對漢風先生進行了專訪,漢風先生與我們交流了對於書院、國學的諸多思考和觀點。

“當代人對聖賢經典的價值認識不夠”

漢風先生提到,在一些地方考完試之後,學生會集體出現撕書的現象,這個現象值得我們深入思考,撕書的原因首先在於我討厭這門課,其次這本書對於我來講沒有用了,如果是一本論語,那肯定不會撕書,因為可能今天看完了,五十年後還會看,後代也會看。但因為考完試這本書的作用就終結了,所以選擇撕書。這說明大眾對於傳統經典認識不夠。聖賢的書是有永恒價值的。聖賢的思想是穿越時空的,在有限的時間裏要讀最有價值的書。如果我們丟掉了古今聖賢的智慧,那我們民族的素養提升也堪憂。孔子講“學而時習之”,知識的運用不能停留在呆板的狀態,學了接下來要去習。我們從幼兒園到博士畢業,往往都在習,而“學而不習”往往學無所用。所以在今天的應試教育背景下,書院應努力還原傳統的疏遠教育,今天的學習往往太雜太薄,蜻蜓點水,學的不細致,僅僅是水過地皮濕,學生缺乏對於經典的認識。

“儒學和學儒,同等重要”

漢風先生向我們講述到,一般高校、研究機構更注重學術上本身的研究,比如儒學,這固然重要,因為他畢竟提升了我們對於事物的認識。但其實換一個角度,學儒往往更重要。如果說儒學是一門學問,那學儒就是一種行為,一種修身,更是一種境界,聖賢經典的任務在於引領大家怎麼變成一個有仁愛思想的人,隻有用在了自己的生活實踐中,知識才有更深刻的意義;隻有學會運用這些古聖賢的智慧,才能更好的建築自身的價值體係,而不僅僅停留在對這門知識的研究和記憶上麵。如果來論學曆的話,那可能古今聖賢孔子,老子這些都談不上了,因為他們都沒有學曆,與今天的我們龐大的學科數量相比,可能我們知道的知識更多,但其實不然。孔子講:“朝聞道夕死可矣”,而聞道其實這遠遠沒有結束,明道不是目的,行道才是最終目的,前麵是學,後麵是用,也就是學以致用,要按照“道”來待人處事接物這樣人就會獲得不斷的提升,由俗人變成君子,由君子變成聖人。這樣我們的公民素質,道德修養就會不斷的提高,

“教育環節中,德行永遠是第一位的”

漢風先生還提到,傳統書院的優勢在於他承擔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任,這是它最大的作用,古代書院有的得到了廣泛支持,有的沒有得到,但均始終沒離開聖賢教育,他傳承了士大夫的這種精神,對於延續古典、傳播中華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大學之前的教育可以統稱為應試教育,為了考大學。大學教育為學曆教育,學習的目的為了拿證,而一些專科往往是技能教育。但這些往往忽視了品德教育,身心教育。人分為四類:有才有德,有德無才,有才無德,無德無才。所以德是第一位的,無德的人越有才越可怕,甚至可稱為是毒品。一個人修身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人不修身去追求一些名利,那隻能算是舍本逐末了。教就是施教者以身作則,受教者仿效施教者,書院一定要符合傳統文化的氣質,一個教育者一定要努力做到,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獨立,這才能是一個優秀的施教者。很多人還會批判百年講壇的易中天,於丹,指責他們講的太淺了,而且有很多的錯誤,從這個角度講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他們做了一個國學普及的工作,他們站在普羅大眾的角度是被需要的,值得鼓勵,而對於其中的錯誤要予以補充指正,要辯證的看待。

“傳統國學生根發芽,需要土壤更需要環境”

漢風先生表示,通過走訪高校講學發現,如今的國學的傳播不理想,原因在於大眾對於國學的傳統已經疏離的太久了,對他產生已經產生了隔閡甚至誤解。因為我們曾經批判過他,踐踏過他,這些錯誤的思想或多或少還在影響著我們,我們對他是陌生的。其次,今天的時代高度現代化、科技化,我們生活的世界眼花繚亂,信息爆炸使我們的欲望之門已經打開,麵對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想認清事物的本質,認清國學的本質往往更為困難,眼前出現太多的亂象阻擋了我們的認知。漢風先生指出,關於傳統,確實存在糟粕,但這需要我們區把握篩選,今天一有人說道子曰,大家都會肅然起敬,這即是傳統的魅力所在。我們要弘揚傳統中最優秀的東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媒體上講現在再難出大師,其實這可能指的就是當代的教育出了問題,所謂培養一詞,“陪”是“固”,“養”是“長”,但現在不具備出大師的土壤和環境了,也再難出大師。過去的大師都是讀聖賢書的,因為聖賢書是高於我們的,隻有敬聖賢才能有所收獲,想要培養大師,就必須重啟聖賢教育,讀聖賢書。

本次訪談持續約兩個小時,漢風先生與我們暢談了關於書院文化、現代教育的一些體會和心得,調研組成員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大家紛紛表示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中國礦業大學“書院尋蹤”暑期實踐團:胡蘊紋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