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虎:從《紅樓夢》中的“套袋”說起
秋高氣爽,果品飄香,當下正是各種水果上市的好時節,在品味不同水果的美味時,如果你仔細考究,會發現它們大部分是經過果實套袋的水果。
所謂的果實套袋,就是在剛坐了小果以後,即給幼果套上一個紙袋(還有一種是塑料膜袋),讓果實在不透光的口袋中長大、成熟。水果套袋在不影響、不損害水果正常生長與成熟的前提下,不僅隔離農藥與環境汙染使水果無公害,而且通過隔離病蟲害及塵土的作用,使套袋的果實,果皮細膩光滑、底色鮮亮,一些著色品種如蘋果紅富士、嘎啦,還有桃等在采收前將套袋除下,果園鋪上反光膜,讓果實充分上色。上了色的果實,表麵光潔,鮮豔紅潤,品質上乘,很受消費者喜歡,商品價值也高。
關於果實套袋技術,舉世公認是日本20世紀50年代發明的,我國20世紀90年代引進此項技術。
不過,日前翻閱《紅樓夢,發現了果實套袋新的線索,不妨與各位共同商榷。《紅樓夢》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學巨著,除了對眾多人物不同形象、性格深刻而細膩的描寫外,還隱藏著極為豐富的果樹學知識,如果實套袋技術、果樹盆栽技術等。在六十七回《見士儀顰卿思故裏 聞秘事鳳姐訊家童》中,襲人因鳳姐身體不好,要去看看。剛來到沁芳橋畔,那時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蓮藕新殘相間,紅綠離披,猛抬頭看見那邊葡萄架底下有人拿著撣子在那裏撣什麼呢,走到跟前,卻是老祝媽。那老婆子見了襲人,便笑嘻嘻的迎上來,襲人道:“……,你在這裏做什麼呢?”那婆子道:“我在這裏趕蜜蜂兒。今年三伏裏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子,把果子吃得疤痢流星的掉了好些下來。姑娘還不知道那,這馬蜂最可惡的,一嘟嚕上隻咬破三兩個兒,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頭,連這一嘟嚕都是要爛的。姑娘你瞧,咱們說話的空兒沒趕,就落上許多了。”襲人道:“你就是不住手的趕,也趕不了許多。你倒是告訴買辦,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兒,一嘟嚕套上一個,又透風,又不糟蹋。”婆子笑道:“倒是姑娘說的是。我今年才管上,那裏知道這個巧法兒呢。”
從上麵一段文字可以看出,果實套袋最遲在我國清朝時就有了。一般認為,《紅樓夢》是描寫清乾隆帝時期的事,這樣算下來,至少在距今300年左右,我們的祖先就知道並且應用果實套袋了。作者曹雪芹為了避免當時的文字獄,正所謂“將真事隱去,借假語村言”,從這個層麵考慮,我國的水果套袋技術應該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