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勝:秋水蘆葦
白露過後,涼意是越來越濃烈了。應好友之邀,周末一大早,我就急匆匆地朝渭河岸邊趕去。因為朋友說,秋天的蘆葦是最美的。看景可要在最當時。
清晨的河岸,籠罩在一片淺淡的白霧之中。青草、綠樹,掛滿了細小的露珠。渭水湯湯,悄然東流,成片的葦子比肩而立,稚嫩、柔順的葦眉子隨風輕舞。葦叢不大,被荷塘間隔成幾塊。小橋、涼亭、碎石小道點綴其中,風格質樸,自成雅趣。
走進葦子秋天朦朧的意蘊裏,我很容易就想起了詩經裏那個懷揣紛亂心事的少年。“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秋水伊人,若隱若現。少年幾欲近前,可惜險灘連環,道路曲折,令他隔著葦叢的雙眼,充滿了羞澀和惆悵。
唯美的畫麵,浪漫的詩意,讓人心如鹿撞,吟詠再三。
我的故鄉在關中平原的中部,有一望無垠的遼闊土地,有茁壯豐碩的小麥玉米,卻沒有大片的湖泊和蘆蕩。蘆葦無盡的嫵媚,我隻是在渭河的回旋之處,或村頭淖池的積水裏領略過。那時,我不知道詩經裏的蘆葦茂盛密又繁,片片根連根,是讓人遐想的愛情草。隻看見父親將砍回來的葦子,剝去葉子打成捆,等待席匠來編席子、打糧囤。春天蘆葦初成,我和小夥伴們總愛折段淡甜的蘆管當笛子,扯把葦葉編草帽。抑或是在艾葉飄香的端午,按娘的吩咐打幾摞葦葉裹粽子。
最難忘的還數掏鳥窩。盛夏時節,密密的蘆葦已長成了齊人高的青紗帳,不知名兒的鳥兒,嘰嘰咕咕的在葦叢裏穿來穿去。它們用麻絲、柴草或爛線將窩綴在葦杆上,風吹不落,雨打不掉。掏鳥蛋的孩子手扶葦枝,四處尋覓。找見了,輕輕撥倒葦杆,將鳥蛋盡數收藏。若是剛剛產出的,那布滿雀斑的卵就會暖暖的。我總是喜歡仰著頭,閉著眼,用那枚熱卵在眼皮上摩挲。隻是苦了那被覆了巢的鳥兒,吱吱喳喳地譴責數落不清。
有年秋末,去渭南某地辦事,突然就想去看看當地景區那一波千頃的蘆葦。那個時節秋水已寒,葦葉已白,蘆葦完全沒了春日的飛揚和柔曼,更多的隻是無數殘枝旁逸斜出。我不甘心,小心翼翼地踏進幹涸的葦蕩,迎著蕭瑟的秋風,盡情地想象著蘆葦的風情萬種。
麵對殘敗的蘆葦,我莫名地眼前就浮現出了李玉剛演唱“霸王別姬”的情景。垓下一戰,項羽損兵折將,十裏連營,隻剩下孤零零一座帥帳。暮色西沉,虞姬輕挪碎步,愁腸滿結,一聲“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唱出,就令聞者無不心底一沉。項羽聞聲而出,雖不乏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但沉重的步履,頓足、擊掌的動作,更多表現出的則是綿綿的悔恨和無奈。珠玉般的古琴徐徐響起,兩人相依相擁,翩翩起舞。為了堅定霸王突出重圍的信心,虞姬以敬酒、飲酒、舞劍、祈禱等一連串獨舞動作,盡情展示生命之美。曼妙的舞姿,讓霸王沉醉在片刻的歡愉之中,誰料她突然抽出霸王佩劍擰身自刎,一代紅顏頃刻間香消玉殞。激情的音樂戛然而止,霸王仰天長嘯,痛不欲生!那一刻,我被李玉剛空靈、淒美、富有表現力的舞蹈語彙震撼了,有誰能將似水柔情、生離死別詮釋得如此淋漓盡致呢?
和著劇情的發展,我無端地就把蘆葦作為一種悲劇元素,植在了烏江岸邊。
項羽頂風而立,壯懷激烈,身後枯黃的蘆葦颯颯作響。遙想當年,江東八千子弟西渡江,現如今執銳勇士無一還。山河失色,英雄氣短。霸王欸乃一聲,刀起命殞,茫茫葦叢隻留下一聲無可挽回的歎息。
一隻水鳥拍翅掠過,我還是驚回到現實的嗟歎。蘆葦無辜,我之所以會想到蕭殺和悲愴,實在是私心裏更喜歡它的葳蕤和翠綠而已。事實上,蘆葦是堅強的。他們逐水而生,極易成活。風起,順勢而為,雨來,根固神穩。以忠誠的守望,見證了生命中諸多的浪漫和滄桑。唯此,也才有了千年不謝的多情和美麗。
日近中午,薄霧散盡,風若遊絲,安詳的渭河波光粼粼,滿灘的葦子兀自起舞。(孫文勝運銷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