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梅:“孝”,你做對了嗎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節。1989年,我國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在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舉辦活動,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大早起來,自己的微信圈已被各種重陽節的問候刷爆,有祝福父母健康長壽的,有祝福友誼地久天長的,還有祝福同事事業順利的......。突然間在想,不知從何時起,九月初九這個老人節的味道已經越發蔓延了,從老人到父母,從友人到同事,大家都在互相祝福。
我的家在農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除了種田,沒有什麼過人的本事。由於外婆去世的早,媽媽一直把奶奶當自己的親媽對待,即使是在每次和奶奶吵完架之後,還會叫我和弟弟給奶奶送去各種好吃的;即使是在奶奶年事已高,大小便失禁的時候,媽媽也沒有放棄對奶奶的關心和照顧。所以奶奶走的那年,享年96歲,她走的很安詳。從小到大,媽媽對奶奶的關心和照顧,使我明白了“孝”的含義,使我懂得了“孝”的真諦。
在農村,像媽媽這樣關心、照顧婆婆的好兒媳婦真的不少,她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下一輩。但是,那些不關心老人、不愛護老人、隻是把“孝”字掛在嘴上的人在農村也比比皆是:第一種人,是老人健在的時候什麼都不管,既不照顧也不關心,整天還嫌老人肮髒,待到老人去世時卻哭的稀裏嘩啦的。這種人,你是在表示自己有多麼孝順嗎,“孝”與“不孝”,需世人來評價;第二種人,是為了老人的錢財,費盡心機,兄弟姐妹們個個打打鬧鬧,使得老人最終去世時都不能放心。這種人,父母生你們,就是為了看你們打打鬧鬧,不得安寧嗎;第三種人,就是害怕自己吃虧,在照顧老人上和兄弟姐妹們算的很清楚,你三天,我也三天,你八天,我也八天,多一點都不願意照顧老人;這種人,如果父母生你的時候也這樣算計,估計你早也活不到今天吧;第四種人,就是不喜歡老人,整天給老人甩臉子的人,整天認為老人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這種人,試想一下,如果等你老了,自己的晚輩也這樣對待你,你自己會是什麼樣的感受。第五種人,就是那種整天在外麵會說、會表現、會顯擺的人,逢人就說自己如何如何對老人好,老人如何如何對自己不好的人,其實在家裏老人連一口熱水也喝不上。這種人,如果僅憑說能改變別人對你的評價,那想法也太愚蠢了。
所以說,“孝”,不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而是體現在實際行動中的。
最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自己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一首詩:
《何為孝》
貧窮的父母,錢到為孝。
病弱的父母,出力為孝
孤單的父母,相伴為孝。
脾氣暴躁的父母,理解為孝
勤儉持家的父母,勤快為孝。
病患的父母,多份照顧為孝。
嘮叨的父母,聆聽為孝。
父母對你的期待,你能讓他們如願就是盡孝。我們都會慢慢變老,趁現在還能孝順父母,請盡心盡力!
“孝”,你做到了嗎?